大越幅員遼闊,西北之外是大片沙漠寒山。東南又有海洋,海洋之外依然有數個島國貿易往來。
因烏韃這一年中調動頻繁,所以沈長溪特地把主力部隊往朗洲調集。朗洲物資並不豐盈,需要從平陽籌集軍備,來來回回這樣折騰半年之久,烏韃也依舊毫無動靜。
沈長溪在跟徐清風商議穩妥,上報朝廷並收到隆慶帝八百里加急聖旨之後,才陸續在年根下撤走三萬步兵,留下兩萬步兵以及兩萬騎兵依舊留在朗洲駐守。
然而就在撤走主力步兵不過三日之後,烏韃卻突然動了。
在登上城樓看到烽火連城的一瞬間,沈長溪的臉色彷彿能滴出墨來。
烏韃這一次出動所有五萬騎兵,一路從三個方向進攻朗洲,來勢洶洶,勢不可擋。
沈長溪一邊派出八百里加急往上京發軍報,一邊在平陽和川西兩處調集步兵。
他掛帥十年,雖無開疆擴土之壯舉,也是大越舉國皆知的大將軍大元帥。
可這一次,他卻沒有守住朗洲。
僅僅半月之後,朗洲淪陷。
沈長溪跟士兵一起浴血奮戰,被烏韃大帥戊岑一箭射穿心脈,當場身亡。
為國捐軀之時,他年僅三十九歲。
烏韃的五萬騎兵如一把鋒利的九連弩,又快又狠直攻而入,大越並不以騎兵見長,縱然步兵人數眾多,也實在難以抵抗胡馬堅硬如山的鐵蹄。
隆慶四十二年冬,大將軍沈長溪以身殉國,山河崩亂。
當八百里加急軍報日日不停傳來,隆慶帝臉色越發難堪,那些平日裡能舌燦如蓮的文臣們此刻彷彿啞了,在聖上一聲疊一聲詢問裡沉默無言,實在不知如何應對。
太平盛世過了百年,他們已經忘記何為戰亂。
就在朝堂亂成一團之時,最新的一封軍報在早朝時呈入。
上京世家沈氏嫡子,隆慶帝元后顯慶皇后沈婉堂弟、淑妃沈婷親弟,大越聞名遐邇的大將軍大元帥沈長溪戰死沙場。
知府徐清風為保護百姓被烏韃俘虜,至今生死不知。
烏韃五萬大軍直接接管了朗洲守備司,控制住了這個人口數十萬的邊境大城。
朗洲,淪陷了。
隆慶帝在聽完最後一句之後便腦中一空,他一口氣沒喘上來,仰頭倒在龍椅上不省人事。
索性當時五位閣老都上了朝,這才沒有亂成一鍋粥。
古大伴和寧大伴領著黃門把隆慶帝抬回乾元殿,太醫院黃院正和四位副院正早就守在外間,陛下一進寢殿,院正便率先上前診脈。
然而還未等幾位太醫會診完,乾元殿外面又熱鬧起來。
皇后王嬋娟、貴妃蘇蔓一前一後駕到,餘下幾位主位也陸續而來,平日裡安靜嚴肅的乾元殿第一次熱鬧起來。
隆慶帝共有七位皇子站住,前頭四個都已成年,早就出宮開府。
由於儲君未定,隆慶帝均未授予親王爵,目前出宮開府的二皇子、三皇子、四皇子和六皇子均是郡王。他們已經從勤學殿畢業,一直以來都跟著早朝。
所以除了宮妃和太醫們,這四位陛下也等在外殿。
皇后王嬋娟到來之後便直接進了內寢宮,貴妃蘇蔓進不去,只好跟等在外面的三皇子榮錦榆問:“榆兒,你父皇這是怎麼了?”
榮錦榆面色慘淡,低聲道:“父皇早朝時昏厥,至今未醒。”
榮錦榆是蘇蔓的長子,如今已經三十而立的年紀。他長得肖似母妃,一雙修長的鳳眼風韻流轉,面白身長,是一等一的好樣貌。
跟婉轉多情的母妃不同,他從小到大性格開朗,隆慶帝一直都很喜歡這個兒子。
或者說,隆慶帝喜歡自己所有的孩子。
他雖然政務繁忙很少去後宮,對孩子們卻很親近,勤學館是每三日都要去一趟的。
就連最不親近的八皇子,也是能時時見到這位父皇的。
因此他這一病,皇子公主們都有些嚇到,均趕了過來。
榮錦棠是和七皇子榮錦楨、九皇子榮錦杬一同來的,如今勤學館只有他們三個皇子同兩位公主在讀,勤學館今日有課,來的時候大一點的兄長和姐姐都已到了。
淑妃正坐在較偏的位置,見兒子來了忙衝他招手。
榮錦棠便直接去了母妃身邊。
淑妃從自己的掌事女官手中接過帕子,仔細給兒子擦汗。
榮錦棠也沒覺得不好意思,笑著同母妃道謝:“有勞母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