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觀點和矛盾此起彼伏,使得英、法、俄三國的政治家們從來也沒有能夠成功地制定出一種堅定、全面的能讓巴爾幹各國凝聚在一起的政策。相反,由於他們各自獨行其是的、半心半意的、而且往往是互相矛盾的干涉,對巴爾幹混亂不堪的局面起到的完全是火上澆油的作用。
到了大戰爆發後的舊舊年,巴爾幹國家本來給協約國的外交提供了最大的選擇餘地。但是由於讓後人無從得知的原因,協約國內部從來沒有人象對待一場重要的戰役一樣對巴爾幹國家的政策進行認真的研究和討論。俄國、法國和英國這三個主要國家的政治家們唯一會幹的事就是採取一些斷斷續續、雞零狗碎、三心二意、變幻無常以及互不相關的權宜之計。
最終的結果是他們在關鍵時玄不但別想得到這些國家的支援。甚至於還要冒著這些國家成為敵人的危險。
儘管希臘國王康斯坦丁的親德傾向十分明顯,但由於希臘首相維尼澤洛斯傾向於協約國一方,使希臘最終加入協約國方面作戰,這本來對協約國事業是一個很大的幫助,但俄國卻討厭希臘對土耳其領土的染指,頑固的對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