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歷史的原因,作為華夏共和國軍事改革家之一的史司很少為人們所知道,大多數人知道的。是那個被稱為“華夏造艦之神”的史司。史司在中國軍事發展史上享有極高的聲譽,而另一位差不多對蘇聯的國防事業作出了同樣貢獻的人,結局卻完全是另外一個樣子。
莫斯科,克里姆林宮。
“這個好作空洞計戎 的人,又給了我一份亂七八糟的報告。”斯大林皺了皺眉頭,對波斯克烈貝舍夫說道,“要是按照他的想法來。我們建立的將是一個“紅色軍國主義,的國家。”
“圖哈切夫斯基同志對中國人曾經給他的汙辱一直念念不忘,想要報復”波斯克烈貝舍夫說道,“這是他想要建立機械化軍團的主要動力。”
“他一直想要收回我們丟給中國人的領土。”斯大林平靜地說道,“我當然也想收回這些土地,伏羅希洛夫也想。可我們都知道。現在這個想法是根本不切實際的。”
“是這樣,尤其是在中國人熱切希望同我們結盟的時候”波斯克烈貝舍夫說道,“這樣做只會激怒中國人。對我們偉大的國家建設事業沒有任何好處。”
聽了秘書長的話,斯大林的臉色變得陰菲起來。
到今天為止,北京一直在向莫斯科狂遞橄欖枝。華夏共和國總統孫綱甚至給斯大林寫了一封親筆信,在信中詳細闡述了中蘇德三國結成“世界島同盟”的好處,希望斯大林“做出慎重而明智的考慮”對於這封信,斯大林一直沒有給予回覆。
對於孫綱的建議,斯大林其實並沒有當耳旁風,而是切切實實的進行了認真的考慮,正因為經過了深思熟慮,所以他才沒有貿然作出決定。
其實關於中蘇德三國結盟的好處,斯夫林知道的也是很清楚的。
在強烈反共的希特勒上臺之後,德國開始了重新武裝,而現在的蘇聯,工業化只取得了有限的成果,難以抵擋來自於國外的進攻,因而德國成為了蘇聯的嚴重威脅,而奪取了俄羅斯大片領土的中國是蘇聯的另外一個威脅,處於夾縫當中的蘇聯,想要生存下去,就不能讓這兩大強國當中的任何一個進攻自己。而這一次中國牽頭的“世界島同盟”如果能夠成功,蘇聯可以免遭兩線夾擊,國家安全無疑會獲得極大的保證。而一旦同盟關係確立,一直對社會主義的蘇聯懷有極大敵意的西方國家將不會輕易的考慮對蘇聯發動進攻,好處無疑是巨大的。
更何況為了促成同盟的實現。中國方面還提出來幫助蘇聯奪取卑朗、阿富汗和土耳其,做為對蘇聯喪失掉的俄羅斯東方領土的補償。這些條件對蘇聯來說,都是極具誘惑力的。
但作為一個目光遠大的政治領袖。斯大林並沒有被中國人給出的“誘餌”所迷惑。
儘管“世界島同盟”的好處是巨大的,但斯大林也深深的知道,這個同盟的基礎是極不穩固的。
在“長刀之夜”後,已經成為了集總統和總理大權於一身的“元首”的希特勒,是一個狂熱的反共分子,從上一次納粹黨弄出來的那個。“國會大廈縱火案”嫁禍於德共就能看出來。而中國的情形也差不多,從一開始,中國就把“不許向中國輸出革命”作為兩國關係正常化的首要條件當然對此蘇聯並沒有嚴格遵行,所有蘇共在中國發展的地下組織都遭到了中國情報部門的摧毀,象前不久發生在中國湖南省的一系列秘密捕殺事件就是證明。中國對蘇聯的革命意識形態一直深懷戒懼。註定了這個同盟的存在基礎是極不穩固的。
另外讓斯大林格外感到不安的是,這個同盟的建立除了三國共同的“集體安全”考慮以外,另外一個重要的目的無疑是為了“打碎舊世界”這一點是和蘇聯“挑動帝國主義國家相互傾軋”的政策是一致的,但關鍵的一點是,在舊世界被打碎之後,處於中德兩國之間的蘇聯,也許不但不能夠得到足夠的利益,而且很可能會被完全打敗了外敵的中國和德國聯合起來瓜分滅亡掉!
過河拆橋和兔死狗烹的事,對於中國的那位總統先生和德國的那位元首先生來說,都是輕車熟路信手指來的事。
,一遼石
當然,這樣的事,斯大林
“我們還沒到和中國人真正攤牌的時候”斯大林想了想,說道,“當然我們更不能激怒中國人,我會考慮用別的方式,打消中國的那位總統先生關於結盟的想法。我們和中國,最好的狀態就是維持現狀。”
北京,居仁堂,大總統府。
“德國方面和蘇聯方面對咱們的結盟建議反應一直極為冷淡 我覺得成功的希望實在是太小了。”外交部長顧維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