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但事實證明他的判斷是錯的。現在人們的注意力轉向了極端反蘇的邱吉爾領導下的英國身上了。此時讓斯大林倍感憂慮的是,英國可能會在走投無路之下選擇同德國媾和,使希特勒可以騰出手聯合中國夾擊蘇聯。
法國的敗亡讓斯大林十分驚慌。在法國淪陷之後,斯大林小心謹慎地保持讓比薩拉比亞和布科維納。在斯大林的要求下,蘇聯國內的工業超負荷運轉,所有的工人都被要求延長工作時間,並且取消了節假日。
到現在為止,蘇聯和德國仍然在形式上保持著正常的關係,但實際上。雙方的關係已經日趨緊張。表面的平靜之下,隱藏的是洶湧的暗流。
由於斯大林對羅馬尼亞所採取的行動,俄國人如此的靠近羅馬尼亞的油田的企圖引起希特勒的猜忌。而有關德國軍隊偷偷進入芬蘭的報告以及德國對巴爾幹地區的迅速佔領又讓斯大林坐立不安。
就在不久前,蘇聯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應德國外交部長裡賓特洛甫的邀請,抵達拍林討論“長期的利益劃分”莫洛托夫發現,希特勒關心的只是在蘇聯和軸心國之間瓜分大英帝國,而當莫洛托夫向希特勒詢問德國對芬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土耳其的意圖時,希特勒卻很是惱火。莫洛托夫灰溜溜地回到莫斯科後向斯夫林報告了這一次會面的詳情,更加劇了斯大林的擔憂。
而在中國加入到了軸心國集團一方作戰之後,斯大林更加感覺到了
險。
在斯大林看來,中國和德國一樣,對蘇聯來說是一個潛在的而且是更加危險的敵人。 和其它老布林什維克領導人對俄羅斯的態度不同的是,斯大林在思想上則是一個原原本本的俄羅斯人。以前的老布林什維克們大都是國際主義者和世界革命主義者,象“第一流的國際主義者”托洛茨基雖然有著“紅軍之父”的稱號現在已經被斯大林派特工在墨西哥用斧子給朵 了,但骨子裡托洛茨基依然是那種對俄羅斯沒有多少特殊感情的猶太人馬克思主義者。斯大林和托洛茨基不同,他把俄羅斯作為他的故鄉。作為一個地道的喬治亞人。斯大林早已忘掉了自己的民族特點。他是一個真正的俄羅斯民族主義者。而且象以前羅曼諾夫王朝任何一位沙皇一樣是一位沙文主義者。斯大林一直堅信,俄羅斯這個民族天生要實現布林什維克主義並且領導整個世界。
但是,東方的那個強大的黃種人國家破壞了他實現自己理想的過程。
雖然現在斯大林仍不惜一切代價的避免同中國發生戰爭,但斯大林並沒有忘記 臨年至;獄年華俄戰爭給俄國帶來的奇恥大辱,以及西伯利亞戰爭當中丟失的西伯利亞廣大的領土。他知道,對中國侵略的估息對俄羅斯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對俄羅斯最直接的威脅來自於東方而不是西方。實際上,蘇聯和中國的關係一直是非常緊張的,羅曼諾夫王朝的末代公主使北京成為了全世界流亡的白俄的精神聖地,這些白俄無時無刻不想在俄羅斯重新恢復沙皇時代的統治,而這個公主恰恰還是那位“中國皇帝”的“太子妃”!僅憑這一點,斯大林就知道,和中國的戰爭同樣是不可避免的。
為了對抗中國可能的入侵,斯大林在苦心經營歐洲西部的工業力量的同時,還不惜耗費巨資在鄂畢河軍事緩衝區後建成了有“東方馬其諾防線”之稱的“斯大林防線”在斯大林防線的背後,斯大林時亥注意著防線對面中國人的一舉一動。並試圖向中國暗地裡輸出革命引起中國的內亂,但生活富裕的中國人似乎對俄國人的理念並不認同,加上中國政府的嚴厲打擊,時至今日,蘇聯的滲透所取得的成效仍然少得可憐。而斯大林也剿滅了很多中國“禮尚往來”滲透派遣到蘇聯的白俄地下勢力。
自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國的力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起來。中國的擴軍速度有高度發達的重工業作為後盾,遠遠的超過了蘇聯的發展速度,這更加令斯大林感到驚恐。
為了打破中國和德國的夾擊態勢,斯大林開始主動尋求與“資本主義”的西方國家結盟,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中,斯大林最為看好的,其實是帝凰主義國家裡最為強大的美國。
多年來,美國一直頑固地拒絕承認蘇聯政府,由於布林什維克主義的信條以及關於“萬惡的資本主義即…肋者”的富傳惹怒了美國輿論“代的美國,美國經懈”火榮被拿來證明資本主義和民主制度的優越性,任何支援和同情蘇聯的言論都被壓制。美國對自己的能量充滿了信心,並且認為根本不必要同蘇聯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而隨後“大蕭條改變了一切,加上強大的中國對美國在東方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