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問題,提高艦艇的抗沉效能和在高海況下的縱向穩定性。
高航速的特點在“飛剪式艦首”這個名稱上更能體現出來。“飛剪式艦首”的設計其實與後世的“小水線低阻船體線型”的概念有著驚人的相似,配合外飄的艦首與幹舷,使艦船在高速航行時也不會有嚴重的上浪,因此保證了艦船的動力能夠最大限度地轉換為高航速。
“因此等船首似長而尖削之曲刃剪刀,在海上可劈浪前行,減小波浪阻力,故曰飛剪式,”孫綱身邊的江穆齊給他介紹道,“昔日西國之遠洋帆船皆用此等艦首,與海上劈波斬浪,飛馳如電。即以其利於高速航行之故也。我之技師欲使此艦利於賓士外洋,追襲敵艦,故用此等船式,德人技師亦深許之。”為7000餘噸,但看上去可不止啊。”孫綱說道,
“是,此艦全長為105米,寬16米,吃水為6。2米,因採用此等艦首,加長了甲板長度,幹弦側面積亦有所增大。因而噸位雖小,但是船體卻顯得大很多,幾於大艦無異,”江穆齊說道,“因為受彈面積增大,海戰中被敵炮命中之機率能大些,但該艦主要用於遠洋作戰,高速行進時中彈機率當有所降低,即以其長補其短之意。”
孫綱聽了他的解釋,點了點頭。
因為戰艦的作戰功能和作戰思想的不同。中國的工程技術人員對中國戰艦的設計,已經能夠從各種不同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了。
象戰列艦主要用於艦隊主力決戰,因此戰列艦實際上就是一座能夠移動的巨型海上炮臺,只有在海上決戰時才開赴戰場,平時一般都呆在港口裡,因此對於艦艇的適航效能及續航力地要求就要低一些,因而在中國的戰列艦設計上,中國的造船技師們選擇了價格比較低廉,製造工藝相對簡單一些的垂直艦首。
而對於擔負海上破交作戰的大型裝甲巡洋艦來說。戰艦的適航效能必須要非常良好,而由於海上破交戰的特性,使得裝甲巡洋艦在大多數的時候,無需面對火力強大的戰列艦,因此對於中彈毀傷的就相對放在了較為次要地地位,而且由於用於在海上追殲敵方襲擊艦的大型裝甲巡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