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裡識字的那幾位青壯隊員,遊走於沙堆轄下各村辦理新的土地租賃手續。
一時間,整個沙堆都沸騰了……
“呵呵,今天的收穫不錯,一下子招收了四十六名護衛隊員!”
晚上回到鎮上駐地,吃過晚飯檢查了護衛隊的訓練情況後,吳可召集了幾名心腹來到後院書房,揚了揚手中花名冊笑道。
“是啊確實不錯,一下子又散出去差不多一百五十擔米糧!”李青山喝著茶水,白眼一翻陰陽怪氣道。
今天沙堆鄉勇的招人熱鬧場面,多少讓他有些受到刺激,心裡正琢磨著民團是不是明天也打出旗號鬧出點聲勢來?
吳可呵呵一笑也不接話,理念這玩意最難以琢磨,兩人理念相差太大還是不要過度刺激這廝的好。
……
接下來兩天,吳可基本上都在忙著招收新人,護衛隊人數雖說不上迅猛爆漲,但也算得上穩中有升。
雖然掛著鄉勇的牌子但畢竟不是正統,願意把身家性命賭進去的家庭還是很少的,儘管鄉勇隊給出的條件十分誘人。
幸好吳可早有心理準備,對此倒也沒感到多麼失望。
三天時間,新招收的人員不過區區八十多而已,加上之前的老底子護衛隊眼下總共有一百四十來人。
鎮上的貧困戶貢獻了四十幾位青壯子弟,沙堆轄內眾多鄉村卻只送來四十位青壯。
這還是與吳村相鄰和交好的村子出了不少的緣故,不然只怕人數更少。有的村子就送來區區兩三人,其它村子普遍也就三五位而已,真不要太過指望村民們的覺悟。
怎麼說這些青壯都是各家的主要勞動力,送到了護衛隊之後雖然能得到不少實惠,可家裡的沉重農活誰來幹?
不過就算如此,吳可也已經很滿意了。
一百四十來位青壯,不要說沙堆就是放在整個通城縣都是一股不小力量。而且這些青壯隊員基本上底子清白,幾乎家家都耕種護衛隊名下的田地,算得上利益一體休慼與共。
……
經過一番努力,鄉勇隊的招人還有其它一系列事務都逐漸走上正軌。
短短三天時間,在上百青壯‘勞力’的共同努力下,天燈嶺半山腰的平地被清理平整了一便,四周還圍上了一圈簡陋木柵欄,(每隔一段距離打下一根木樁,而後用編織的草繩連線起來)再按事先規劃好的地域臨時搭幾間大通鋪,兩間公共茅廁外加一個簡陋茅草廚房加公共食堂,一個簡陋之極的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