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部分(2 / 4)

小說:新列強時代 作者:曾氏六合網

給朝廷看!”

“那好吧聽撫臺的,做個樣子就做個樣子!”

吳可也是無奈,儘管眼下官位品級跟張亮基一樣,但誰叫他是張亮基一手提拔的呢,官場上最忌諱的就是忘恩負義,再說張亮基也給足了他面子,凡是要用到鄉勇隊的時候都不忘先打聲招呼。

“季高老兄,這次你準備派出多少人馬?”

見左宗棠鬆了口氣的摸樣,吳可好奇問道。

鄉勇隊人馬在不斷膨脹,一年多時間的發展目前人數已達一萬五千有餘,當然需要的話能夠在半月內調集更多的團練青壯助陣。

一年時間的經營,此時的皖北已不再復荒涼窮困摸樣。強行施行的計劃經濟保證百姓的基本生活所需,官府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作用體現無遺。

由官府出面組織的幾個大集市,於鄂皖交界,皖魯交界,豫皖交界等地算是打出名頭,免了商販們深入皖北被盤剝的麻煩,只需交納一次入場費也免去了各地興起的厘卡關稅之苦。

而透過這幾個交易量一日大過一日的集市,省去無數中間可能被動手腳的環節,安徽巡撫衙門也能用最少的代價得到足夠所需的物資。

有鄉勇隊一跟不講情面的戰士彈壓,幾大集市短時間內的秩序得到維護,而每隔一段時間的大隊規模調動,又杜絕了駐軍與商人們勾連暗中做手腳的可能。

自古以來的商業活動就是如此,只要保證相對的公平環境,加上有巡撫衙門源源不斷的大額定單刺激,集市想不獲得巨大發展都沒可能。

對外依託偌大的皖北地區進行頻繁的商業活動,對內則是嚴格到嚴酷的以物易物,透過這中間的差價巡撫衙門不僅沒有花費多少金錢,反而還大賺了一票。

官府有了錢之後,透過集市換成各種生活物資,組織大量的青轉勞力建設控制區內的基礎設施,整整一年時間皖北就是個熱鬧的大工地,一條條筆直官道延伸四方,一道道田間溝渠縱橫交錯,修水庫建高壩,一年時間做到的事情比得上之前幾十年加起來的總和。

基礎設施建得好,百姓們抵抗天災的能力增強,以後的日子只會越來越好。

而巡撫衙門有了錢,左宗棠自然跟著財大氣粗起來,一口氣招攬了近五千青壯,手下人馬也膨脹到過萬之數!

左宗棠說起話來也底氣十足:“這要看夢臣你怎麼打拉!”

汙可輕輕一笑,眼中精光一閃而逝:“呵呵,長毛在湖北江西兩省鬧騰得太不像話,我打算給他們好好上上眼藥!”

左宗棠聞言眼睛一亮,迫不及待追問道:“夢臣打算對淮南地區動手麼,正好老哥我心頭癢癢了小打小鬧實在沒啥意思!”

張亮基入主安徽以來,不想太過招惹金陵太平軍的注意,然後被人當了槍使做了炮灰,極力壓制手下部隊的戰力,只要太平軍不挑釁就不跟他們大打出手,表現得只稍微比其它省份清軍強那麼一點點。

總之就是大戰不起小戰不斷,完全把金陵城外太平軍當作練兵對手之用,效果著實不錯經過真實戰場磨礪,無論是鄉勇隊新兵還是楚勇新兵,都在一場又一場的小規模戰鬥中迅速成熟成長。

小規模單兵種作戰,小規模多兵種作戰,小規模純冷兵器作戰,小規模冷熱兵器聯合作戰,小規模純熱兵器作戰,小規模聯合作戰等等等等都玩得爐火純青,整得被挑做對手的太平軍防禦人馬叫苦連天苦不嵌言。

可一年的實戰演練效果也基本到頭了,鄉勇隊有多次萬人作戰經驗,平時又極端注重戰後總結和學習,以傳幫帶的形式倒不用擔心新近軍官跟不上躺,最起碼理論上已經做好足夠準備。

可左宗棠就不一樣了,楚軍深受湘軍那一套影響,講究的是使徒親朋還有鄉鄉,而後以儒家思想包裝統合,注重的是以文帶武至於士兵的晉升之路基本沒有,除非表現特別優秀才有可能調入親兵營有那踏入仕途機會。

別說手下將領沒多少有大兵團作戰經驗,就算有那也是個人不傳之密,哪會像鄉勇隊那般印刷成側讓小兵都有機會學習。

既然已經決定要給金陵太平軍首腦上眼藥,吳可也不拖泥帶水,先到巡撫衙門確定出兵事宜,而後又跟江南大營向軍門通報一聲,請江南大營在他們行動的時候幫忙牽制金陵太平軍。

話說一年多時間,足以讓安徽一干軍政要員,與相隔不遠的江南大營高層打成一片。

之間兩方時常出兵配合作戰,給金陵城市內的太平軍制造了不少麻煩的同時,也減輕了各自身上的負擔和壓力,因此兩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