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這些錢,他們也該好好給人家幹活。
真是諷刺的一幕,洋人在前頭肆意屠殺被圍的清軍將士,而為聯軍負責後勤供應的卻是一幫肯賣苦力的大清僱工。
這些給英法聯軍幹活的大清百姓,自己也知道這些洋人是來打他們皇帝的,也知道自己是皇帝的臣民,更知道大清軍隊是怎麼看待他們的。
但是,他們還是忠實地履行了一個看客的職責,非常中立地看熱鬧,玩命地喝彩,把掌聲送給演的好的一方。
顯然,他們是把洋人侵略大清的戰爭,當成了一場沒有是非的好戲。同時也履行自己作為高薪僱工的責任,僱主需要什麼他們就幹什麼。
至於王朝的忠義對皇帝的忠誠,跟他們卻是沒有任何關係,民族大義跟他們更沒有關係。
如果他們不被僱來當苦力,依舊還留在家鄉只怕日子都活不下去了。
而且家鄉的地方官,士紳還有百姓將他們當作沒用的廢物,又有誰會把他們當回事呢?
還不是說殺就殺,說打就打,踩在泥裡難以翻身。
生活在最底層的大清百姓,有沒有愛國熱忱?
也許有吧。同樣的人,如果清軍花高價僱他們,給他們抽大煙,也許可以讓他們成為對陣洋人的勇士。
但是,在這個人命如草芥的亂世,這些人其實更容易做清奸,受僱出力氣的清奸,替洋人辦事不遺餘力的清奸。
大清別的沒有就是人多,底層掙扎在生死線上的貧民人數數以千萬計!
因為肯出錢的終究只是洋人,對這些底層百姓來說,這就是生活。
人嘛,都是要吃飯的。
在英法聯軍與清軍於京畿一帶清軍大打出手的時候,不僅洋人僱的大清苦力盡職盡力,就是旁觀的京畿地區貧苦百姓,也不見得對洋人有多少敵意。
他們只要發現洋人沒有胡亂傷害百姓之意,大家都出來跟洋人做生意,大批的鮮貨主動送上門去,因為可以賣個高價。
卻是從來都沒有人想過,弄點毒藥放在裡面,毒死這些洋人。
硝煙剛散,老百姓就成群結隊地出來,圍觀洋人戰艦和軍隊。某些小文人,看了之後還要寫讀後感。奇怪地感慨,為何這支洋鬼子的隊伍,白的人那麼的白,黑的人(印度兵)那麼的黑。
只是言辭之間,稍微有點遺憾,但絕對掩飾不住好奇。
劉銘傳率部俘虜的近三千戰俘之中,就有兩千這種身份的傢伙。他們穿著數字號服,頭上的斗笠早不知道扔哪去了,操著一口外國話似的廣東土語,滿臉惶恐的大聲說著什麼,看押他們的兩江清軍卻是完全聽不懂。
劉銘傳很有些頭疼,一邊押送眾多俘虜緩慢返回牛莊營地,一邊還在思量如何處理這些抓住的‘清奸’。
如果按照他以往的脾性,一旦遇上這樣數典忘祖的玩意,二話不說揮刀就砍,統統殺光絕沒二話。
可是此次俘虜的清奸人數實在太多,搞大屠殺的話說不定會引起什麼不必要的麻煩,他想了想還是強壓下了心頭沸騰的殺意,等回了設定在牛莊的臨時營地後,跟手下將校商量一下再決定如何處理不遲。
也就在他率兵返回牛莊的同時,廊坊方面兩江清軍傳來咸豐帝帶著大小老婆和一干心腹重臣跑路的驚人噩耗。
劉銘傳和手下心腹將校當時便驚得頭腦一片空白,久久都沒能回神心中空落落的好不難受。
一直沉默了近一刻鐘時間,他這才從震驚當中清醒過來,第一反應就是不可能,第二反應就是心灰意冷,尼嗎的連皇帝都跑路了他們還怎麼拼命為的什麼?
不說因為得知皇帝跑路,而陷入糾結痛苦情緒當中的劉銘傳和手下信服將校,天津派出的一支三千人規模輜重部隊全軍覆沒的訊息,也第一時間傳到囤駐通州的英法聯軍前鋒主力高層耳中……
第493章瞠目結舌
儘管聯軍前鋒主力高層軍官達成一致,想要一鼓作氣拿下清國首都!
可是天津城外接二連三出事,種種跡象表明有一支實力不俗的清軍部隊於附近窺視,後方不穩他們自然沒法安心全力攻取不遠處的清國首都。
經過一番緊急磋商,最終臨時囤駐於通州縣城的英法聯軍高層達成某個一致意見,留下部分人馬和傷殘戰士駐守通州,主力部隊則在第二日便人喊馬嘶全部出動,直撲幾十裡遠的巍峨京城。
他們一動,駐紮於不遠處廊坊城裡的清軍也跟著行動起來,先是三千兩江騎兵轟隆隆毫不酉時綴在出城的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