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十多天中,數萬人馬有如一條長蛇,在古來荒無人煙的萬山從中蜿蜒前進。
石達開在向紫打地進軍之前,打聽到這一帶地方彝族很多。這些彝族居於高山,生活艱苦,性格強悍,只受土司管轄,與漢人很少來往。為了避免發生磨蹭,石達開在進軍之前,向沿途各土司發文告,說明太平軍的來意。
文告中說,“滿清異族,荼毒中華已極,天王拔舉義師,大張撻伐。天兵紀律之師,望所到之處,約束所屬百姓,切勿聽信謠言,滋生事端。”這樣,沿途多數土司都能聽從他的勸告,雙方相安無事。只要極少數土司受清軍利用,想來截奪太平軍的輜重,發動襲擊,但是都被擊退。
5月14日清晨,太平軍前鋒到達波濤洶湧的大渡河畔。大渡河古稱涐江,又稱銀河,發源於青海,兩岸雪山綿亙,到了化雪季節,千里激流,傾瀉而下,洶湧澎湃。既因水勢兇險,難以架橋,復以水寒徹骨,不能泅渡。兩岸之間交通只靠少數渡口和與鐵索橋維持,自古稱為天塹。
太平軍當時所到之處,是大渡河南岸番族(即今藏族)土司王應元所管轄的紫打地,這裡北瀕大渡河,西瀕松林小河,東南兩方都是崇山峻嶺,是個只有幾百人居住的小場。得到太平軍將來的訊息後,土司採取堅壁清野,強迫居民走避,糧食也都運走或燒掉,太平軍到時,只剩下幾個老弱居民。
石達開親自來到大渡河邊,觀察地形。橫亙在他面前的大渡河雖然亂石磋峨,波濤翻滾,但他還是很放心,因為眺望對岸,完全不見清軍的影子。
幾個月來雖然沒有接到賴裕新的報告,途中也還能聽到一些訊息,知道中旗部隊已經順利從大樹堡渡過大渡河,進入四川腹地。這就會吸引大量清軍跟蹤追擊,使得他所率領的本軍可以乘虛而入,奇襲成都。
之後他下令徵集當地僅有的幾隻木船,立即運送幾百名騎兵到北岸去,偵察沿河上下數十里內有無清軍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