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部分(3 / 4)

小說:新列強時代 作者:曾氏六合網

後,為領侍衛內大臣。扈從咸豐逃難到承德避暑山莊。端華與弟肅順同朝用事。

肅順:為宗室,鄭親王之後,端華之弟。道光時為散秩大臣。咸豐繼位後,由護軍統領、授御前侍衛。又任左都御史、理藩院尚書、都統,後任御前大臣、內務府大臣、戶部尚書、大學士、署領侍衛內大臣。肅順同其兄鄭親王端華及怡親王載垣互相依靠,排擠異己,掌握大權。

景壽:景壽先祖為一等誠嘉毅勇公明瑞,乾隆時進攻緬甸得勝而受封,世襲罔替。三傳至景慶,死。弟景壽襲封。景壽為御前大臣、恭親王奕訢同母妹固倫公主額駙。

穆蔭:滿洲正白旗人,軍機大臣、兵部尚書、國子監祭酒(非進士特旨)。到天津議和,抓獲巴夏禮送到北京,後來事情鬧大,改派護駕熱河。

匡源:道光進士,軍機大臣。

杜翰:咸豐師傅杜受田之子。因咸豐感激師傅杜受田,授其子杜翰為軍機大臣。翰力駁董元醇請兩宮太后垂簾聽政之議,受到肅順等讚賞。

焦佑瀛:為道光舉人,軍機章京、軍機大臣,依附權臣肅順,詔旨多出其手。

這些咸豐臨終顧命、贊襄政務的八位大臣中,主要為兩部分人:載垣、端華、肅順、景壽四人為宗室貴族、軍功貴族;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四人為軍機大臣。當時軍機大臣共有五人,其中文祥兼戶部左侍郎(尚書為肅順兼),因上言力阻“北狩”而被留在北京,是軍機大臣中惟一被排除在贊襄政務大臣之外者。

這一勢力有皇族勳貴也有軍機大臣,勢力極大能量極強,又有咸豐臨終前的託矚大義名分,實力自然算是朝堂中最強的一股,同治小皇帝以後的日子能不能過得舒暢,還得看他們配不配合心情高不高興。

他們是除了同治小皇帝之外的朝堂正統,單單這份名義便能立於不敗之地,起碼在小皇帝成年親政就是如此。要是小皇帝成年後能力不足以壓服這些顧命大臣,以後的傀儡日子可想而知。

這幫人都是咸豐的心腹,自然跟吳可腦不到一起關係疏遠得很,估計等他們平息了朝堂爭端騰出手來,像吳可這等不太聽話的封疆大吏自然就是他們針對的首要目標。

對於這點,不僅僅吳可心中明白,張亮基和左宗棠也明白得很,就是新任兩江總督曾國藩也同時清楚,此時朝堂局勢卻是關係到他們的前程命運大意不得……

第571章朝堂上的三大勢力

“兩位大人有沒有受到京城方面的拉攏?”

既然張亮基和左宗棠和自己想法一致,必須要保持朝堂平衡不被打破,那麼接下來的談話便沒必要藏著掩著了,吳可開口直指核心。

兩位中年文士再次互對了個眼神,而後默契的點頭承認了下來。不說三位老大的親密關係,有些東西就是想瞞也很難瞞住,與其等人家透過別的渠道得到訊息心生芥蒂,還不如老實的自己承認為好。

“嘿嘿,果然朝堂上一場權利爭鬥已經拉開帷幕……”

吳可嘿嘿一笑,眼神之中露出絲絲高深莫測的味道。

既然他都這麼說了,那就表示他也收到了來自京城某方勢力的暗中拉攏。

這就要說到朝中的另一方大勢力了,就是以恭親王為首的帝胤勢力了。

咸豐死時,道光九個兒子中健在的還有五阿哥敦親王奕誴、六阿哥恭親王奕訢、七阿哥醇郡王奕譞、八阿哥鍾郡王奕詥、九阿哥孚郡王奕譓等。

在咸豐死時恭親王奕訢30歲、醇郡王奕譞20歲,都年富力強。當初列強聯軍逼近京師時大敵當前,咸豐皇帝和軍機大臣、御前大臣、內務府大臣等多逃到避暑山莊,幾乎沒有一個人身臨前線。

恭親王奕訢、醇郡王奕譞都是空有爵位的閒散親王、郡王,既不是大學士,也不是軍機大臣,更不是御前大臣,卻要挺身在第一線,處理那麼一個亂攤子。要不是有吳可的橫空出世,一個丟失京城的千古罵名卻是跑不掉的。

諸位兄弟本來就對咸豐登上皇位心懷不滿,且他們之前又陸續被免掉軍機大臣、宗人府宗令、八旗都統等職務,咸豐掛掉後他們要往承德奔喪又遭到拒絕,特別是他們作為咸豐皇帝的血親而未列入“御賞”、“同道堂”章顧命大臣之中,於情於理都不妥當。

舊怨新恨匯聚一起,況且恭親王奕訢此時因為京城保衛戰的勝利威望極高,他同諸位兄弟沒有官職的醇郡王奕譞等聯合起來,暗中同帝后勢力聯合起來,同朝中顧命大臣以外的勢力聯合起來,成為朝中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