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留下偌大名聲,自然不是易與之輩。
為了儘快募集一支只聽命於自己的軍隊,回到合肥的李鴻章立刻行動起來。
他先是利用他父親李文安的關係,尋找那些世交的弟兄們。
當年,他曾和他的父親共同在肥東、肥西辦團練,曾經連續打過一些勝仗,共同謀事的弟兄曾得到過一些好處,從而在這裡建立過一定的人緣關係。
李鴻章首先派他的弟弟李鶴章去肥東,收招當年有過焦急的人員,他自己則直接找到已是安徽清軍三品參將的張樹聲。
江淮之地在吳可和張亮基等入駐之前,數年來一直遭受著太平軍和捻軍的掠擾。地方團練在清兵“匪兵”的爭鬥中,非但沒有被消滅,反而越挫越勇。
各鄉各圩採取了一種獨特的方式—設寨自保,同時各圩各寨之間又相互呼應,相互求安。張樹聲自幼就跟著辦團練的父親張蔭谷耳濡目染,真正是“從娃娃抓起”抓出來的一方山大王。
而張蔭谷又和李文安是在辦團練中結識的“好弟兄”。有了這層關係,李鴻章與張樹聲便成了“世交”。
李鴻章對江淮子弟的稟性是很熟悉的,只要感情深,什麼都好說。他們不一定顧忌到多少國家政策、民族召喚,他們認的是弟兄感情,帶有比較濃厚的江湖義氣。
可惜的是,義氣比不上官場上的前途重要。
張樹聲此時加入安徽清軍已有五六年時間,憑藉良好的表現和戰功已經做到正三品參將之職,官位比李鴻章都要高出一品兩級,實權方面更是天差地遠。
張樹聲很熱情的接待了李鴻章,好酒好菜好招待,但說到‘正事’之時氣氛便尷尬起來。張樹聲好不容易爬到眼下高位,怎麼可能因著哥們義氣丟棄不要,跟著李鴻章從頭再來,他倆的交情還沒到這份上。
所以面對李鴻章的邀請,張樹聲只能說聲對不住了,因著之前的交情他可以提供一些錢糧軍械,但帶著手下兵馬加盟卻是沒可能。
面對這樣的結果李鴻章自然很是失望,當然他沒有表現出來很是感激張樹聲的慷慨,同時退而求其次希望張樹聲幫忙招攬一批民團丁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