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部分(4 / 4)

小說:新列強時代 作者:曾氏六合網

大臣和對大學士倭仁等八大臣所口述的懿旨兩相歧異,大相徑庭。雙方皆以自己聽到的懿旨為是,爭執不下。

出了這樣的烏龍事件,這下怎麼辦呢?

一干軍機重臣在爭論後不約而同地把目光轉向了道光帝第八子鍾郡王。因為這兩次召見,鍾郡王都是以押班者的身份帶領諸臣進見的。只有他一個人分別聽到了兩宮太后的兩次口述懿旨,他成了難得的惟一的見證人。

雙方都好像找到了救星似的,急不可耐地說:“好了鍾王可以為我們作證!”

任誰也沒想到,鍾王卻出語驚人:“你們所口述的懿旨都沒錯,這兩次召見我聽到的正是這些話!”

這是怎麼回事?

一干軍機重臣面面相覷,感到無所適從,議論紛紛一時竟拿不出個成形的意見,只好推遲到十四日再議。

慈禧兩次召見大臣,所口述懿旨前後截然相反。這足以反映出慈禧對處理恭親王奕訢的矛盾心理。她一時拿不定主意,想得到王大臣的支援,因此一再召見。

慈禧一再召見軍機大臣的目的何在?

竊揣兩宮之意,銜隙相王,已非一日,退不復用,中旨決然。徒以樞臣比留,親藩疏請,驟易執政,既恐危中外之心;屢黜宗臣,又慮解天潢之體;攻訐出自庶僚,參治未明罪狀,劫於啟請,慚於改更,欲借大臣以鎮眾議。且王夙主和約,頗得夷情,萬一戎狄生心,乘端要挾,朝無可倚,事實難圖。故屢集諸臣審求廷辯,冀得公忠之佐,以絕二三之疑。

處治恭親王奕訢是一件麻煩事,慈禧希望得到大臣們的支援,這正是慈禧一再召見重臣的目的。

恭親王此時的聲望甚隆,又有多位外臣封疆為援助,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想要在不引發朝堂動亂的情況下將恭親王拿下,事情可沒那麼簡單!

結果之後十日、十一日和十二日三天,在外表平靜的情況下,朝堂上利益相關的一干重臣無不牽涉其中。

十三日,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