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部分(3 / 4)

小說:權握天下 作者:雙曲線

陪伴我這麼久完成這篇文。

至於葉原秋,其實,謝紋那天的表示就是與其斷絕往來了,謝紋並不笨,接下來一卷中,紫蘇對葉原秋重用的原因就會說明了,希望各位繼續支援。

……(本卷結束) ……

第八卷 凌雲高天

第一章 烽煙漫道(上)

各位朋友,我出差歸來了,更新開始恢復!

關於加精,由於精華有限,我只能先保留著,如果週末未用完,我會加各位的評一一補上精華的!——

《元寧實錄…順宗卷》

崇明十一年六月,帝奉太后幸承清行宮,攜後宮數人。初九,賀千秋節。初十,東山亂起。

在元寧收復的北疆東部,有一塊特殊的土地——那裡雖然臨海,但是,海域之中暗礁密佈,陸上是除了原始山林一無所有的高山,在至略的官方文獻中,那塊土地被稱東山,山林中的原住民也就被稱為東山人,他們以山林為生,無論是至略還是周揚都更多地稱之為野人,在史料中難尋蹤跡。

也正是這些連語言都沒有的東山人,在崇明十一年,給元寧的歷史留下的濃重的一筆,在數百年後,一些學者更是將之視為元寧民族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無論後世賦予了多麼崇高的意義,都無法改變這樣一個事實——崇明十一年,東山人的數量從十五萬減少到不到二萬。

至略的學者為此尋找了很多合理的解釋,但是,其它國家的學者卻直言不諱地指出,東山人所遭遇的殘酷滅絕,最重要的原因除了東山人的頑強戰力之外,就是因為他們選擇了一個不合適的時間反抗。

皇太后的千秋節,陽玄顥下旨連賀五天,而燕州的急報在六月十二直遞御前——燕州十三郡中與東山相鄰的三個郡全部遭襲,傷亡慘重。

儘管燕州軍民一體,但是,出於戰備的需要,大多集中在與周揚、古曼相鄰的邊郡,這三個郡處於後方,反而軍力空虛,或者說,無論是朝廷還是燕州都不認為東山人會有多麼大的威脅。

燕州軍自成一體,但是,同樣受永寧王節制,邊郡軍力哪怕只調動一營一部,也需要有鎮北大將軍的加印調令,並報兵部備案。——這是當年太祖皇帝同意燕州保留軍民一體制度的條件之一。

由於紫蘇的生辰,夏承正也到了承清行宮,燕州太守只能將調軍文書送到承清行宮。燕州此時的太守正是外放地方的夏承思。用的是軍情急報。軍情急報是不能耽擱的,即使是太后千秋節的遊園賞也不能阻止,憑著燕州軍令牌,報信的軍士直入行宮,但是,仍被行宮總管攔了下來,遣了人去急報夏承正。

永寧王正陪著太后,宮人知道總管的意思,不敢掃太后的興,只能找太后注意不到的角度,拼命給永寧王打手勢,夏承正這才悄然退開,尋了過去。

“永寧王殿下,燕州軍急報!”宮人低聲急言,夏承正臉色大變,顧不上其它,急忙離開。

“大將軍,東海三郡被血洗!”軍士一見夏承正便單膝點頭,失聲稟告。

夏承正強壓下所有震驚,沉聲問道:“怎麼回事?周揚還是普蘭?”

“是東山野人!”說著,那名軍士取出軍情急報,雙手奉上。

“什麼?”夏承正由震驚轉為不信,並不接那份急報,“雲成海開什麼玩笑?”

燕州十三郡以雲、古、風三家為首,雲成海是雲家的宗主,東海郡是雲家的祖籍,夏承正自然有些不相信。

“殿下,事實如此!”軍士立刻回答,斬釘截鐵的語氣令夏承正臉色再次大變,冷言:“你說血洗?”

“是的!”

“東山人?”

“……是的!”

夏承正冷笑,接過急報,隨手撕開封紙,細細看了那兩張紙,一臉冷然地折起:“本王知道了!”言罷轉身就要走。那名軍士急道:“大將軍……”

“你是雲家人?”夏承正揚眉,那人硬著頭皮點頭,夏承正的眼神更冷冽了,抿出一抹冷笑,便不理他的阻攔,轉身要回去。

“大將軍!”那人眼見被宮人攔下,再顧不得宮規森嚴,雙膝跪下,聲音淒厲地大喊,“東海三郡俱是老弱婦孺!烽火已燃,戰報之上鮮血淋漓!情勢危急!大將軍!真的……”

“怎麼回事?”夏承正正要阻止他的吵嚷,就聽到一個慵懶的聲音在身後響起,不由苦笑,轉過身,道:“東海三郡請求調軍而已!”

謝清身著色彩鮮豔的常服官袍,站在不遠處,聽到永寧王這麼一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