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起碼面對華福軍的進攻,要做到可以保衛本島的安全,增加預備役和新兵員也需要一些時間。
當然,如果能夠透過談判解決此事,那是最好了。
按照三國調解團的行程,需要在國內拍一位有地位的大臣坐鎮,然後在華國或者南洋、日本這裡的公使內,抽調一部分了解情況的人員加入調解團,好執行此時。
雖然成員已經確定好,但是帶頭的還沒有過來,所以調解團還處於書面狀態,沒有真正成型。
但調解團領隊已經確定,由副首相兼樞密院大臣尼克。克萊格帶領主持此次的調解團工作。
“副首相閣下。日本方面再次發來電報,催促我們儘快聯絡南華國,讓南華國停止襲擊日本的軍事行動。”秘書穿著筆挺的西服,站在尼克。克萊格面前說道。
“看來日本人已經快要熬不住了,這是發來求救的訊號,我記得這已經是第三次催促的電報了吧。”尼克。克萊格語氣輕鬆的說道。
“是的閣下。日本駐日公使也找過兩次,也是催促調解團儘快成型的。”秘書說道。
“好吧,我覺得差不多了,通知下去,開始讓調解團工作吧,聯絡郭宇。”尼克。克萊格說道。
對於介入日本與南華國的戰爭,英國內閣早有定論,日本必須救,因為他現在還是英國的盟友。雙方也簽署過一些共同防禦性的檔案,雖然那些東西並不值錢。
但日本在外界的身份,還是英國的一條狗,不管是從道義還是從面子上,必須插手。
不過讓日本人受到一些教訓也不錯,近些年日本崛起迅速,有些忘本了,已經不像以前那樣對英國那麼服帖。接著這次的機會,敲打敲打日本也不錯。
他們看得很清楚。日本會損失很大,但是亡國的話卻絕不可能,畢竟完全覆滅一個國家,並不是單單使用兵力就可以完成的,何況他們瞭解的南華國,也沒有那個能力能夠覆滅日本。
拖上幾天。讓日本流點血,等到談判的時候,也好讓他們不至於認不清自己的位置。
此時,郭宇帶領著艦隊已經駛過對馬海峽,駛進日本海。
對馬海峽最出名的地方。就是日本聯合艦隊在這裡伏擊俄羅斯帝國艦隊,並以極小的代價全殲了俄羅斯帝國海軍,一舉奠定了日本東方海上霸主的地位。
因此小小的對馬海峽也名聲在外。
冬天的海上多霧,空氣溼冷的厲害,不過今天難得的是個好天氣,郭宇心情不錯,已經走了兩天路,感覺有些無聊,準備趁著天氣不多,這點事情做做,要不然人會懶惰的。
郭宇與林海潮和幾個參謀趴在桌子上看著航海圖,研究著下手的物件。
“日本島北海岸設有港口的地方很多,不過多為小港口,其實說起來轟炸的意義不大,沒準還沒有咱們的炮彈值錢呢。”林海潮說道。
“今天天氣好,就當打獵了,挑個好地方怎麼活動活動手腳。”郭宇滿不在乎的說道,他現在真不在乎那幾個炮彈錢,自己產的,成本便宜得很。
“下關,長門,益田這幾個港口距離我們位置較近,不過都是小港口,如果在遠一些的話,濱田,江津,大田都有港口,不過估計需要幾個到十幾個小時的時間才能到。”林海潮指點著地圖說道。
“那個有價值一些?”對這些地方郭宇並不瞭解。
“都不算大港,要說有名的,也就是下關了。”林海潮說道。
“怎麼有名了,說說看?”郭宇來了興趣。
“這下關的名字是日本人的叫法,民國的叫法是馬關,陛下想起些什麼了嗎。”林海潮笑笑說道。
“下關,馬關,不會是馬關條約吧。”郭宇略一琢磨就想起了那個另國人沒齒難忘的最屈辱的不平等條約。
郭宇總覺得,清朝的滅亡,其實就滅在了列強的欺壓和逼迫上,列強把清朝逼迫的太近了,他們太過急功近利,清朝也是太過無能,昏招不斷,才斷送了自己的王朝。
郭宇還記得馬關條約的條款:臺灣、澎湖列島,遼東半島等大片土地的割讓,進一步破壞了中國主權的完整。
兩億兩白銀的鉅額賠款,相當於清政府3年的財政收入,進一步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清政府為了償還賠款大舉外債,列強透過貸款控制了中國的經濟命脈。
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等新的通商口岸被迫開放,使帝國主義列強侵略勢力深入中國內地。
允許日本在華投資開廠,其他列強引援“利益均沾”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