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後,君蘭想起眾人之前說起了何家案子一事,下午想必還要細細商議。她自己覺得應該回避。午膳過後,她主動提出離開,理由是下午的課程要緊,想回去上課。
閔清則原本想要留她,但看她去意已決,且何家的案子她若是參與其中的話,給她帶來的煩心事較多。倒不如不讓她知道事情發展的細節,也省得她在這事兒上過多操心。
於是董皇后問閔清則意見的時候,他也同意君蘭離去。原先他讓小丫頭進宮,也是讓小丫頭有足夠的底氣和理由來推拒閔家其他人的要求和請求。如今目的達成,她不繼續留下來的話也沒甚要緊。
君蘭便拜別了眾人,往洛家族學而去。
*
君蘭回到學堂的時候,眾人已經歇息完,再過一小會兒就要開始上課。
洛青渝在她身邊尋她說話。講完上午學了什麼後,洛青渝在君蘭耳邊低語:“趙家那位少爺總是來這兒看你在不在。午膳時候還問我呢,八妹妹去了哪裡。我只答他說不知道。他許是覺得沒去,就沒再來。也不知晚些時候得知你來了課堂後,會不會尋你。”
君蘭倒是沒有把趙寧帆太過放在心上。
趙家的子孫都傲氣得很。她並不認為趙寧帆時常關注她是有甚旁的目的。想必因為之前兩人合作過,所以他待她稍微有點不同而已。
如今洛青渝這樣說了,君蘭思量著道:“他來便來。或許是跟不上那邊的課了,所以想要問問我。畢竟他和這兒的人都不熟。”
這是她唯一能夠想到他這樣做的理由。
洛青渝遲疑著道:“或許吧。聽說他平時不太搭理人,能和你說幾句話已經是難得。與旁人可是吝嗇得很半個字兒都不肯定多提。”
她們二人都不是很喜歡趙寧帆這樣的脾氣。更何況,她們根本就不想和趙家扯上關係。於是這件事就這樣隨意談論了下便作罷,並未多想。
*
下午的課是學琴。
君蘭以前還是表姑孃的時候並未專門學過這個,所以剛開始的時候不是太跟得上課程。後來隨著學習的次數多起來,加上九叔叔也時常指點她,所以幾個月下來琴藝有了很大的進步。
上次學琴,君蘭很是用心。加上前些天的努力練習,這一回先生檢查上回留下的課業後,竟是大大的讚賞了她。
“八姑娘果然聰穎,前些天的時候琴藝還是尋常,如今卻進步迅速。”先生含笑看她,“原我看姑娘琴藝不佳,只以為是不喜歡學琴。現在才知道以前是誤會了。姑娘若是長久這樣刻苦下去,往後定然能成學堂裡的第一人。”
這時候有人不服氣道:“第一人?倒是不至於吧。就她現在的水平,怕是還得倒著數。”
這話先生聽了後不太滿意,笑容斂了些,道:“我已經說了,閔姑娘十分刻苦。旁的不說,就單單今日,姑娘為了學琴還特意從宮裡趕回來。這樣的心志又有幾人能夠做得?”
此話一出,倒是沒有人再去反駁了。
只不過剛才說話的那姑娘一直盯著君蘭,憤憤然,十分不悅。
君蘭和那個姑娘不甚熟悉。知曉對方是叫洛青涵,在洛家的子孫裡,她們家算是除去遠寧侯府外最得勢的一家了,至於旁的,君蘭倒是不曉得。
她知道先生為什麼會大加誇讚他。
自己的努力固然是一方面,進步固然是一方面,可先生話裡透著的意思才是重點。
——她上午進了宮,下午回來上課,讓先生覺得她很重視琴藝這一門課。
因此,得了這樣的讚賞,君蘭還是很有些羞澀的。畢竟她回來上課,一來是因為不願意回到閔家,二來是因為不好在宮裡繼續待下去,所以來了學堂上。
因為受之有愧,起身謝過先生誇讚後,這一節課她都很低調。
誰知事情也真是湊巧。
先生這一回教習的琴曲,竟然是前段時間九叔叔教過她的。
閔九爺才華高絕,琴藝亦是出眾。加之君蘭想要好好學,他自然是竭盡全力來教她。故而君蘭對這首曲子的理解和表達都十分到位。
課下來,旁人才堪堪練了個熟悉。她卻達到了通透的地步。
當她對這個曲子練到了十分熟稔的地步後,也沒有必要特意偽裝的不熟悉。
下課前先生檢查大家的練習程度,君蘭十分坦然的說自己學過這一曲。得了先生的同意後,方才抬指撥弄琴絃。
流暢的琴音在指尖飛舞。潺潺流水旁,有飛花飄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