磚搭起來的,磚之間沒有粘合。搭成穹頂。而有墓磚的漢墓並不常見,大墓除外,多為墓坑或坑上加木方。明清墓則多為磚結構,墓磚之間以石灰和鐵片鑲死。有的明墓墓頂厚達兩米多七輻七券墓頂,非常堅固。明墓距地面深度一般不超過六米,可以不用特殊方法而在一夜之間盜掘完成。漢墓一般距地表十一二米左右,西周墓則更深,耍想一夜之間盜掘完成,必須使用特殊方法。尤其是漢墓、西周墓歷史久遠,標誌難尋,先有一個找的方的過程。確定好位置、下探條、下鏟、看坑灰、落實墓室形狀方位。也就是確定年代,然後才能做好準備、用特殊方法在一夜之間盜掘完成。盜墓賊盜墓的目標性非常強。比如進入墓室會直接挖向棺材的位置。然後在“左肩右腳”找東西。然後到耳室,也就是東倉西庫撥羅,至於其它位置,則看時間長短而定,時間短則棄之不顧。看地形時也有很多心得。比如秦埋嶺漢埋坡等古代盜墓挖坑都是方型坑,近代為圓型坑,這就是所謂的古方近園”
眾所周知盜墓活動最為普遍的出發點,是對墓主隨葬物品的財產追求。但這一行並非是人人可以輕而易舉做到的,盜墓看中的高手,一般從三個途徑確定墓葬的地點。一是檢視地面的封土形狀以判斷墓葬的級別年代等粗略資訊,據說有古墓的地方由於自然的地質五花土在埋葬過程中遭到破壞,一般莊稼的長勢會比周圍地區要差一些。二是從地方文獻、民間傳說中尋覓古墓的蹤跡。三是比較確實可信的用洛陽鏟等工具鑿土取樣,看是五花土還是生土,古墓在建築過程中必然會在土層中留下痕跡,填埋的土層與原來的會有比較明顯的區別。根據取出的土層中找到的陶片、木片,銅、金等金屬碎片,盜墓者不僅可以判斷墓葬的確切位置,還可以知道墓葬的規模,棺室的位置,然後將盜洞直接打到墓室中去。
“挺專業的”李梅蹙了蹙眉頭爽朗道。對於盜墓,李梅只是協助省公安廳偵破過一起盜墓大案。但於呂濤所說得這些,那真是小巫見大巫。正如呂濤所說的那樣,他所知道的這些,不過是一些課本知識,真得用於實際之中,這點知識同樣是中看不中用。
“可不”呂濤見自己說得如此順利。一手插著兜兒,難得鄭重其事的拍了拍李梅的肩膀,正色道:“最普通的反盜墓方式,是隱蔽墓址。使盜墓者不知六凡。據說先古陵墓不封不樹。不在地面設定突出的標識川牲工女出發點之一,就是防止盜掘。漢末三國時期盜墓現象的嚴重,致使種剩反盜墓的形式中,曾經出現了所謂疑冢、虛墓即以真假墓葬迷惑盜墓者的情形。其中,以曹操所設定的疑冢最為著名。民間傳說曹操有疑冢多至乃處,有的疑冢甚至是設定於水中。泉州民間也曾傳說,施琅將軍共有7處虛墓,分別位於泉州的幾個古城門口。傳統的反盜墓手段。又包括石掛鐵壁以求堅固,儲水積沙盜墓以防盜鑿,以及以機弩飛箭、伏火毒煙來殺傷盜墓者的方式。”
“老盜墓賊了,也怕別人盜他的墓?”李梅楞了一下,看了看呂濤。鼻子裡哼了一聲。
“怕,能不怕嗎?”呂濤輕咳了幾聲,立即收起了笑臉,身子站得筆直。神情亦一絲不芶,一臉的歉然拍著李梅肩頭道:“幹盜墓勾當的人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官盜,像漢末的董卓、曹操、孫策,五代的溫韜,到民國時的孫殿英等,都很有名,他們往往動用大批士兵,明火執杖地大幹;還有一種是民盜,分佈各的。人數眾多,都是偷偷摸摸地進行,挖開墓室、棺材,從中取出隨葬的財物珍寶,大發橫財。他們多集中在古墓葬較多的地方,如河南洛陽地區、陝西關中、湖南長沙周邊一帶等地。”
一旁的李梅眯起了眼睛,低頭看著自己日漸臃腫的小腹,摸著有些下墜鬆懈嘆了口氣,象是自言自語地說:“現代人知道曹操的墓。在哪裡嗎?。
“曹操臨終前令設七十二疑冢,以便使後人不知道他的墓址,但這並非史實。從現存史料和考古發現來看,曹操並沒有秘葬,更未設疑冢。只不過是主張喪葬從簡,沒想到這“簡辦”了的喪事反而給歷史平添了不少繁雜。近來出土了可證明曹操墓位置的石碑、石刻,雖然還不能確定曹操墓的準確位置,但基本上可以認定其大致範圍,即在河北磁縣時村營鄉中南部和講武城鄉西部或河南安陽縣安豐鄉境內。專家們相信經過考古發掘,最終可以解開曹操墓之謎,”
“曹操的墳墓中,一定有數不清的金銀財寶。他李梅的肩頭顫動了一下,低下了頭。這個問題呂濤既然說出來了,她真的非常渴望和呂濤傾辯論一下。她覺得都耍憋悶死了。要是再不說出來,不和呂濤討論一下,自己會瘋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