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死守,又人才濟濟的兩大楚國主力軍團,辦法並不多。
12月初,楚吳之戰變得越加激烈,在王旭率領下,以諸葛亮、龐統、趙雲、徐晃、徐盛、韓猛、嚴顏、典韋、顏良等楚國精英為首的遠征軍,奇招頻出,在各線戰場都發動了全面的攻勢。
只惜面臨絕境的吳國文臣武將也毫不示弱,周瑜、步騭、太史慈、淩統、朱桓等等無數江東英傑,前仆後繼,奮死抵抗,丹陽北部數縣之地內,烽煙遍佈,兩軍對各處戰略要地你爭我奪,展開激烈廝殺,就連王旭也時常親自坐鎮前線,壓陣指揮。
這樣的決戰總是艱難的,也是殘酷的,隨著戰火的持續,再加上天氣寒冷異常,軍士叫苦連天,楚軍傷亡也變得越來越大,可看上去搖搖欲墜的吳國就是不倒,儘管他們更加艱難,更加難以為繼,可他們固守的是本土,又有無數忠臣良將率領,那種死斗的精神是楚**所無法擁有的。
公元209年初春,持續了幾乎三個月後,這場拉鋸戰逐漸陷入僵局,楚軍氣勢開始衰竭,軍中厭戰情緒迅速滋生。
丹陽縣,吳都建業南方的一個大縣,不但是建業的一道堅實屏障,更是吳國心臟地帶的交通要地,往日裡繁華富庶,人流密集,商旅絡繹不絕。
可在這三個多月內,此地卻在楚吳兩國的交鋒中幾度易手,不復昔日繁華,各處城牆皆出現大規模坍塌,堆滿了泥土袋、粗大的木樁和一些瓦片碎屑。城中百姓更是早就撤走一空,全是空蕩蕩的破落屋舍和堆滿落葉的破敗街道。
如果不是偶爾經過的一隊隊士兵,那麼這裡已經與鬼城無異,陰氣森森。
此刻,王旭就在北城那殘存的城牆上緩慢地走著,沉重的戰靴踏出緩慢而有節奏的聲響,其身後僅跟隨著諸葛亮和龐統二人,個個眉頭緊皺,臉上有著化不開的愁思。
“主公,撤吧!”諸葛亮有些沙啞的聲音打破了沉默。
王旭腳步一頓,那支抬起的腳隔了數息功夫才緩緩落下,他隨之轉身走到女牆後,靜靜佇立!
一陣微風吹來,掀起了他額角的髮絲,也掀起了他身後那染血的戰袍披風。
他左手反按著腰間的干將寶劍,沉靜的目光望向北方,頭也不回地說:“真的沒有希望嗎?今時今日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一旦錯過,將來再想打到這般地步,可就不容易了!”
“唉!”諸葛亮略帶無奈地嘆口氣,手中羽扇緩緩垂下,順著王旭的目光眺望。
“主公,楚軍已力竭,再打下去,反會遭受敗局。”
“是啊!”龐統接過話去,醜臉上滿是遺憾:“江東能人不少,如今心存死志,上下一心,又有百姓支援,而我們卻已經兵無戰心,疲乏不堪,再打下去已沒有意義,江東終究氣數未盡啊!”
“氣數?”
王旭微有些惱怒:“什麼是氣數,江東的氣數何時才能盡?天下何時才能定?我如今距吳都建業僅一步之遙,若擊破吳都,全取揚州,以如今形勢,掃平天下便只在三五年後,如何甘心,如何捨棄?”
“唉!”
諸葛亮和龐統相視一嘆,沒有再做聲。其實他們的內心又何嘗不掙扎,何嘗捨得?這些日夜,又有哪一晚不是難以入眠?
如今這樣好的機會,放棄著實可惜,可這麼持續打下去,勝敗難定且不論,楚國更是將產生極大的損耗,堪稱豪賭,得不償失。
事實上,他們所言,王旭的心裡也很清楚,甚至早就有了退意,可是他很不甘心,眼看著只差一步就是大功告成,誰又能輕易接受失敗。他懊惱的話語所表達的,並非是質疑,而是自己內心的掙扎,他真的很難說服自己。
“報!!!”
一聲高亢的呼喊打斷了三人的靜思,傳令小校健步如飛,眨眼奔至近前,單膝跪地拱手道:“啟稟楚王,石臼再度失守,為淩統所破,趙雲將軍被迫率部撤離,詢問是否組織兵力反攻?”
靜靜聽完戰報,王旭臉上流露出略顯苦澀的笑容:“今日下午反攻奪回來,明日正午又被奪回去,這麼交替都持續多久了?罷了,告知趙雲,無須再攻,靜候新的命令。”
“諾!”
隨著傳令小校遠去,王旭深吸口氣,終於回過頭來,大步向著城牆下走去。
“孔明,通知各部嚴防死守,原地休整,同時修書一封,通知吳國來議和!”
“諾!”諸葛亮臉上並沒有喜色,手執羽扇,恭敬領命。
楚國打得艱難,可對於吳國來說,更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