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道:“呵呵!既然你也贊成,那不如就接替你的職務,遷升為寧遠縣令,別部司馬,總督零陵郡蠻族事宜。至於你,我打算讓你暫時代理武陵郡太守職務,如何?”
這話一出,本來還很高興的賴恭,卻是陡然遲疑起來。
“怎麼,莫非文敬還不願意?”王旭頓時好奇地道。
“主公這是何話,主公提拔栽培,哪有不願意之理。別說是升遷,哪怕是降職差遣,只要能對主公有益,賴恭也絕不說二話。末將遲疑乃是因為蔣琬,他雖有才,但經驗卻不足,蠻族之事不好處理,恐他出了差錯!況且,我之前就曾說,蔣琬年少得志,心高氣傲,如若突然升遷,擔心他將來難以遏制自己,毀了大好前程!”
聽到賴恭這一席肺腑直言,王旭更是欣喜異常,賴恭見到高官厚祿不為所動,反而能從大局出發,思慮周全,正是可以信任的人。當即再無遲疑,肯定地道:“文敬,你說得也有些道理。不過,你前往武陵代理太守職務,已是將軍府商量後做出的決定,所以,勢必要找一個接任之人,可有別的好人選?”
“這……”聞言,賴恭倒是有些為難起來,皺眉思考半晌之後,才略帶歉意地道:“主公,實不相瞞,可以勝任的人才,我倒知道一人。但此職務非同小可,那人雖然與我交厚,但卻未必會輕易全心輔佐主公,所以屬下也不敢妄言。”
“既然如此,那乾脆就讓蔣琬試試吧!我親自書信一封,警醒於他,同時也讓元皓他們今後多與其通訊交流,只要他真有德行,知書明理,那遲早也會改過來的。反正我等已盡心,至於他將來能怎樣,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見王旭主意已定,賴恭又想不到更好的人選,也是無可奈何,遲疑了一下,便嘆聲道:“也只能如此了。”
既然決定了要用,王旭也不再反覆,想了想,卻是忍不住問道:“對了,文敬剛剛說你知道有可以勝任的人才,不知是何方高人?”
“噢!此人與我乃是好友,南郡枝江人,姓董,名和,字幼宰。才學出眾,知文事,曉武略,在荊北也是頗有名望。前些日子,刺史劉表曾寫下公文,辟召其為曹掾,但他曾有遷往益州,躲避亂世的想法,所以一直遲疑未決。寫信問我,我則邀他前來為主公效力,但目前卻仍在猶豫之中。”賴恭微微笑道。
“南郡董和?”輕輕唸叨著這個名字,王旭腦中靈光一閃,已是喜不自制。
真想不到啊,讓賴恭進一趟府,竟然就得到了兩個人才的訊息,一個年輕的蔣琬,一個成熟的董和。
這董和可也是個很不錯的人才,歷史上,他在漢末時候,舉家遷到益州巴郡避禍。後來效力於劉焉的兒子劉璋,是劉璋手下最得力的臣子之一,為官清廉公正,生活簡樸,不畏豪強,善待外族。在劉璋眾叛親離的時候,他是極少數堅持到最後也不肯投降的人,但後來劉璋這個主公都投降了,他還能怎麼樣。
而當時的劉備官至左將軍,知道董和的能力和品行,也是非常器重,誠懇地請他出任掌軍中郎將,協助諸葛亮管理將軍府事務。後來,董和病死,諸葛亮曾非常緬懷,嘆其少了一個得力的助手,還將他與徐庶,崔州平等老友相提並論。
這樣的人才,怎麼能放過?想到這些,王旭幾乎是沒有任何遲疑,當即便轉過了頭來。
正欲讓賴恭務必請其出山相助,賴恭卻已看出他的意圖,搶先笑道:“主公,莫非您對董幼宰有意?”
王旭愣了愣,但隨即便大笑起來:“哈哈!文敬真知我心也!不錯,目前將軍府正缺賢才,不知文敬可有辦法,讓董和來此效力?我待他,絕不比劉表差,而且必讓其一展胸中才學。”
“呵呵!既然主公有此心就好辦了。之前相邀,沒有主公首肯,不敢保證太多,所以難以成事。”說著,賴恭笑意盈盈地看了看王旭,才緩緩接道:“而現在嘛,遊說他來,只是舉手之勞爾!”
“那好!這事兒如果辦成,定要再記你一功。”王旭也是立刻大方地做出允諾。
“區區小事,哪有功勞可言。再說,屬下與他本是好友,能同佐一君,乃是大幸,主公不用放在心上。”說著,賴恭似乎不想再談論這個,當即轉移了話題,皺眉問道:“主公,倒是武陵之事究竟是什麼情況?為何主公讓我前去代理太守職務呢?”
見賴恭問起這個,王旭倒也不隱瞞,當即便把曹寅參與了上次刺殺事件的事情給賴恭說了,而且也隱晦地將朝中動盪之事,講了出來。
隨著王旭的敘述,賴恭的眉頭也是越皺越緊,待聽完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