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虎。”皇帝笑了一聲,“你擾亂朝堂,本當有罪,不過眼下有一件差事,朕欲命你也去將功折罪,你願不願意啊?”
薛嘉言這點眼色是有的,聽著似乎不用捱揍,又激動,大聲道:“願意,但憑皇上吩咐,臣百死不辭!”
皇帝點頭:“倒不用你這麼效力,於愛卿往揚州查案,此事牽涉刺殺,恐怕兇險,你挑幾個人,帶個隊,就隨行去保護他罷。”
薛嘉言暫不知這有什麼深意,不過不用捱揍就是好的,想也不想道:“是!”頓一頓又趕忙道,“臣謝皇上不罰之恩!”
皇帝不再說什麼,起身,往後走,退朝。
薛嘉言領的這份差事等於也是欽差,不用再在這殿裡當值,在走過來的太監的催促下,糊塗又激動地站起來蹦出大殿去了。
72、第72章
於家。
與薛嘉言不同; 成功爭取到欽差的於星誠並沒有什麼喜悅之情; 對著方寒霄只是嘆了口氣; 道:“鎮海,我心中很失望。”
他沒有說對誰失望,也沒有說為何失望; 但方寒霄懂。
是對皇帝。
朝堂上呈現如此多的雜音,源於臣子們各自的私心; 更在於皇帝的私心,不是皇帝因私心而放縱; 吵不成今日這個局面。
要照方寒霄的意思; 皇帝是人; 當然可以有私心; 不過這不符合於星誠這樣士大夫的期許; 皇帝是人,更是人君,人君當神器之重; 居域中之大; 不能發私意凌天下也。
方寒霄沒和皇帝打過多少交道,對皇帝也稱不上什麼感情,但於星誠讀聖賢書,學輔君術; 他是有的,正因為有,他才覺得失望。
“皇上從前; 不是這樣——”於星誠若有所失地,又嘆了口氣。
皇帝這樣的表現,不但展露了對於韓王的心結,同時對延平郡王的遭遇也顯得很漠然,不是他借勢出頭,皇帝尤不著急派人去查出真相,以還延平郡王公道。
不過以他成熟之心智,不會任由自己限於這種情緒裡太久,這口氣再嘆完,很快就回轉了過來,笑著讚了方寒霄一句:“鎮海真是神來之筆,我都不知你安排下了侍衛這一招。”
方寒霄表情淡然,微笑了下,寫:嘉言來與我抱怨,我順手教了他一句,能不能趕巧用上,我也不知。再者,您也是不知的好。
於星誠對他後一句表示贊同:“不錯,朝堂上那麼多雙眼睛,我確實不能提前知道。”
薛嘉言不早不晚,搶在他前一步說話,對於他已經是個提醒,他不宜再知道更多,流露出一點事前串通的跡象,都可能為人察覺,就不察覺,臨場發揮的效果可能也沒那麼好。
他想了想,道:“鎮海,你近來京中有事嗎?若無事,不如隨我一起前往揚州?”他又補充,“不必怕人多想,我才帶尚宣出去過一趟。”
女婿能帶,那再帶一帶女婿的妹婿好像也不是太奇怪的事,有一層親戚關係掩蓋,許多事行起來確實要方便不少。
就算有人想得多些,覺得他們這組合可疑,方寒霄的啞疾是另一重掩護,也難想到帶一個啞巴出門有什麼深意。
而且不但是和他有,方寒霄更即將要和延平郡王有一層連襟關係,皇帝這鴛鴦譜一拉,不僅是在隆昌侯和潞王之間埋下了一條芥蒂,把他們幾家之間的關係也變得更錯綜複雜了。
於星誠不是心血來潮做出這個邀請,他有理由:“此案牽涉王爺,王爺那邊的事,你更清楚些,我可能需要你的幫助。”
方寒霄猶豫了一下,點頭。
他去確實更方便,比如那長/槍究竟是真是假,他直接可以分辨出來,不必傳信再去甘肅確認,奔波耽誤。
既已說定,於星誠不是拖泥帶水的性子,就催他:“那你快回去收拾收拾行裝吧,跟家裡長輩稟報一聲。”
方寒霄點頭,轉身要走,於星誠忽又把他叫住:“鎮海。”
方寒霄在門口停住,轉回身來,神色間帶著疑問。
於星誠深深注視著他,低聲道:“鎮海,你與我交個底,此事當真與韓王無關?”
他雖然站了隊,但歸根結底是因為韓王身上的那個嫡字,他的站隊,是真出於公心而無私誼。
作為朝廷命官,他與韓王其實沒有實質上的深入來往,那位一竿子被封到邊關上去的王爺究竟為人如何,他不能盡知,他嘴上說此事絕非韓王所為,心裡不能真的肯定到一絲疑問都沒有。
無論答案是與否,不會影響他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