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1 / 4)

小說:北宋中華 作者:片片

蓋、吳用與宋江作為特殊人士,也請來聽課,但其管理有別於軍營將士。

對於各位將官的輪訓課程,側重點有所不同,林、魯、花、武等人重在戰略層面,楊奇虎等人重在軍器軍械,李逵、劉唐、朱貴等人重在軍紀軍規的薰陶和戰術層面。要是對李逵等人講解戰略戰術戰役之關係,他不打瞌睡才怪。

劉通給大家講述的是後世的毛子兵法,在對天下大勢作了含蓄的解析之後,對戰爭的相關問題作了如下闡釋:

戰爭不是江湖較藝,江湖規矩講究單打獨鬥,而戰爭則是運用盡可能使用的手段去獲得最終的勝利。指揮員的正確的部署來源於正確的決心,正確的決心來源於正確的判斷,正確的判斷來源於周到的和必要的偵察,和對於各種偵察材料的聯貫起來的思索。我等務必弄清戰爭的幾個問題:

一、戰爭的規律,二、戰略戰役戰術的關係,三、戰略進攻與戰略防禦,四、運動戰與陣地戰。

首先,戰爭規律是發展的,一成不變的東西不存在。戰爭的規律,這是任何指導戰爭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決的問題。我們不但要研究一般戰爭的規律,還要研究特殊的戰爭規律。

其次,戰略問題是研究戰爭全域性的規律的東西。只要有戰爭,就有戰爭的全域性。凡屬帶有要照顧各方面和各階段性質的,都是戰爭的全域性。帶全域性性的戰爭即為戰略,區域性性的戰爭乃是戰役,運用各種手段、技法進行戰役作戰即為戰術。“一著不慎,滿盤皆輸”,乃是說的帶全域性性的,對全域性有決定意義的一著,而不是那種帶區域性性的對全域性無決定意義的一著。下棋如此,戰爭也是如此。

戰略戰役戰術之關係,可用一言以蔽之: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

第三,在軍事上,戰爭的防禦和進攻一般交替地使用。假如我軍的力量弱於敵人,那麼,一般地採取戰略防禦。假如我軍的力量超過了敵人,那麼,一般地就用不著戰略防禦了。那時的方針是戰略的進攻。這種改變,依靠於敵我力量的總的變動。

弱軍對於強軍作戰的再一個必要條件,就是揀弱的打。要判斷敵之強弱在何處,有時需要我們先作戰略退卻,這是相當地必要的。倘若進攻之敵在數量和強度上都超過我軍遠甚,我們要求強弱的對比發生變化,便只有等到敵軍深入,吃盡苦楚之時,才能達到目的。

退卻的最後一個要求,是造成和發現敵人的過失。退卻的終點,不限定於某一地區。有時退到該地區還無隙可乘,便不得不再退幾步,待敵發生可乘之“隙”。

戰略退卻的全部的作用,在於轉入反攻,戰略退卻僅是戰略防禦的第一階段。全戰略的決定關鍵,在於隨之而來的反攻階段之能不能取勝。

第四,運動戰還是陣地戰?答覆是:敵強我弱時,多采取運動戰。我強敵弱時,可採取陣地戰。在沒有廣大兵力,沒有補充的條件下,陣地戰是基本上無用的。陣地戰,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不但防禦時基本地不能用它,就是進攻時也同樣不能用。

猶應注意,在敵強我弱之時,戰略退卻以及運動戰和游擊戰無疑是上佳的選擇。大漠、草原和平原,適合騎兵作戰,敵軍強大而我軍馬匹不足、軍隊缺乏戰力,則更加沒有固定的作戰線。戰爭的流動性,就是運動戰,運動戰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是游擊戰。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不可過分拘泥於一城一地的得失。三十六計,走為上招。山地、水窪,不利於騎兵展開,利於步兵作戰,選擇對我有利、對敵不利的時機和地形作戰,需要依靠運動戰和游擊戰。

游擊戰法十六字訣:“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其所要達到的目的是:將敵軍肥的拖瘦,瘦的拖死,在運動中消滅敵人。

戰爭,一般而言,戰略上是持久戰,戰役和戰鬥則要求速決戰,這是戰爭的兩個同時並重的原則。要是敵方勢力雄厚,那戰爭的永續性更是必然。戰役和戰鬥與之相反,不是持久而是速決。

無論是進攻還是防禦,無論是運動戰還是陣地戰,都要求我們集中優勢兵力,在每一個區域性的戰役和戰鬥中,造成我方兵力的優勢,以二打一,以十打一,以百打一,多多益善,力求打殲滅戰。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以靈活機動的戰術戰法打擊敵軍,防禦中採取積極防禦,進攻中避免拼消耗,最終戰勝敵人,獲取我軍最後的勝利。

以上是劉通所授課程的大綱,出自毛潤之先生的學說。老人家的法寶博大精深,讓所有的人感到走進了一個新天地。劉通之所以特別提到運動戰與游擊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