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3 / 4)

小說:北宋中華 作者:片片

身經神宗、哲宗、徽宗三朝,歷任西北軍政要員,敢作敢為。史載:“王恩嘗汰禁卒數十人,樞密請命都承旨覆視,恩言:‘朝廷選三帥,付以軍政,今去數十冗卒而不足信,即其他無可為者。’帝立為罷之。眷顧甚隆。知渭州時,括隱地二萬三千頃,分弓箭士耕屯,為三十一部,以省饋餉。”

大規模裁撤冗員,阻力必大,眼下不易實行,只宜緩行。軍隊屯田,則為上策。曹操試行屯田制,既保留軍力,又解決了軍糧;八路軍當年在陝甘寧一帶為打破日寇封鎖,進行大生產運動,開發了陝北江南。如今的西北比起三國時代和抗戰時期要優越得多,由於宋夏多年戰爭,荒廢的田地不少,西北軍隊就地耕種和訓練,可謂得其所哉。

致於設立官商,只是戰時權宜之計,不宜長搞。官商與民爭利,又容易造成壟斷,不利於繁榮市場,發展經濟,財政一旦好轉,即應撤除。官商的經營專案要加以限制和控制,列入官商的有鹽巴、茶葉、酒類、優質鐵器、優質馬匹等物。鹽巴、茶葉和酒本來就是官府專營,優質鐵器和馬匹則是戰略物資,需由官府經營。致於民間從外番販回馬匹,官府有權優先購買良馬,價格按市場價計算。

其他一些稀缺的戰略物資也列入官商的範疇,有人建議擴大官商的範圍,劉通沒有同意。官商存在先天性缺陷,壓抑經濟發展,造成壟斷和不平等競爭,容易產生**現象。官商宜少而不已多,宜短期經營而不宜長期經營。

一系列新的措施和一些非常之舉,使經濟民生得到恢復,財政狀況也在好轉。水漲船自高,長安軍營的建設有了更多的資金,步伐得到加快。後續徵地和二期工程緊接著進行,期間又碰到居民的牴觸問題、安置問題。

九月裡一天,劉通等人往東郊視察後續工程的進展。一行人過了灞橋,往前方而行,郊外秋意盎然,秋風拂面而來。農人在田間勞作,牧童在河邊嬉戲,四野秋色無邊。

劉通等人來到工地,負責基建的官員報稱,有村民不讓施工,理由是安家費沒有著落,山上的祖墳也還沒遷。此事處置不當,可能引起騷亂。

原來村民的墳墓未遷,是因為新的墓地有爭執,人家那裡有舊墳,不讓建新墳。此事需得官府出面裁決。古人極重風水,遷墳建墓是大事,一是要選山場,二是要選吉日,新墳需與舊墳保持一定的距離,不得搶舊墳的靈氣。經過官府主持,請風水先生測算,最後確定新墳的位置。劉通雖不相信這些,卻也要入鄉隨俗,按當地民俗辦理。

致於安家費,是因一些村民誤以為被官員私分,聚集一塊來討公道。又因有的人嫌補償太低,拒不領取。此外,村民對建房的意見也不一致,有的要自建新房,有的要讓官府來建,樣式也是五花八門,沒個定論。

知府和知縣等人一起做群眾工作:劉大人所定的標準已經是最高的了,普天之下恐怕找不到第二家。村民想想,這倒是實情。對於安家費,想自己建房的,第二天就發給補助。等官府安排的,耐心等一段時間,地皮已經選好,正在按照當地的通用標準建房,不信的人可以去新村工地看看。

官府並沒有動用軍隊強壓民眾,而是擺事實,講道理,一場風波悄然平息。

最後,劉通對大家說道:“軍營建設事關大宋安危,現在官府的錢也不多,還需鄉親們多支援多諒解。”劉通等人並沒有採取粗暴的方式解決糾紛,這種和風細雨式的工作作風很受民眾歡迎,官府的聲望驟然而升。

諸如此類的事情一時也道不完,基地建設日漸深入,逐步完善起來。軍事基地取名長安軍營,最先建立的二個營盤用於新兵訓練、將官培訓和騎兵培訓。新兵訓練分為少年班和成年班,將官的輪訓則從高階將官開始。初期因受資金、師資、場地的影響,人數和規模較小,隨著形勢的發展,人數和規模逐漸增大。

長安軍營借鑑汴京、京東二地的經驗,這裡的師資力量和馬匹器械較為充足,那些身經百戰素質較高的老兵老將遍及三秦大地,可供選聘的師資相當充裕。選任師資採取二條途徑,一是各地舉薦,二是張榜聘用。

一日,史進的師傅王進在榜文前逡巡徘徊,此前他已經思想鬥爭了很久。自己是個逃軍,一直隱姓埋名,不敢出頭,活得很是窩囊。他的武藝不亞於林沖,執教經驗豐富,教頭一席對他富有吸引力,端的進退兩難。不想恰被路過的戴智看見,戴智上前跟他招呼:

“王教頭,你怎麼在這裡?”

王進躲避不及,臉上一紅:“戴大人一向可好?”

戴智:“承蒙大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