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待續。)
第373章 其實我都知道
事情解決,簡單休整,周虎率領大軍開始回撤。
這次是回到了土謝圖汗的領地,已是夏末,周虎臣要準備北上了。
周虎臣現在面臨的不是兵力問題,而是補給問題,軍中的糧食真的不多了。想在蒙古境內獲得大量糧食無異於做夢,蒙古草原哪裡有這麼多糧食,雖然商隊已經進入通遼,但兩千裡之外提供足夠的補給顯然難度極大。
草原不缺肉,草原人長期食用牛羊肉沒有問題,可週虎臣的軍隊不行,這是一個生活習慣問題,肉雖好,吃多了受不了,只能等候補給。
補給到來還要二十天的時間,蒙古各部落已經臣服,安全問題不用考慮,現在只剩下了等待。
北都。
皇城交泰殿中,身穿龍袍的父子二人相對而坐。
“父皇,您說姐夫什麼時候才會回來?這可出去一年多了!”
“這還要看外蒙古之行順利不順利了,不過看樣子很順利,就是這奴酋總是跑得那麼快有些奇怪,怎麼就跑到了大草原?”天氣有些熱,本來就很胖的皇帝微微冒著汗珠:“總不會來也是問題啊!幾十萬大軍在關外,人吃馬嚼的消耗甚巨,朝中的大臣們已經鬧的不成樣子,這北地連年災荒,加上李賊等人和建奴的兵亂,軍中物資實在是供應的極其困難,也不能願那些朝臣總是來鬧啊!”
“父皇,蒙古必須趁機收服,姐夫的眼光不會錯,這機會極難得!奴酋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平定北方的草原,讓蒙古人老老實實的去放牧就可以解決長期的邊患。遼東和遼西有姐夫的整治也不用擔憂,有我們的軍隊在,只要陸續遷民成功,建奴殘餘自不必憂心。軍資之事,無論如何也要跟上,事關我朱家江山,就是為了我大明萬千子民也不敢懈怠,父皇您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太子朱連璧侃侃而談,這位大明太子和周虎臣離開南京時已經完全變了,纖弱的少年已成長起來,唇上有了一抹微須,出口更是條理清晰異常。
兒子很讓他滿意,朱由菘不停點頭表示讚許。就是再艱難也不能把這次出關用兵當做兒戲,事關江山社稷,由不得一點馬虎。朝臣再怎麼鬧也不會動搖朱由菘支援北征的心。江山穩固才是根本,自己的女婿為的是朱家的千秋大業,怎能不極力支援,他朱由菘這基本的道理還懂。
“還有蒙古各部落冊封的事情,也不能耽擱,先派人去漠南,漠北和漠西將來也要冊封。軍中將領也要加官進爵,莫顯成莫總兵和王德用王總兵也要趕緊給加上爵位,都是可以信任的軍中宿將,一個鎮守蒙古,一個鎮守遼東、遼西一帶很合適。另外還要給這些地方派上官吏,這些事情千頭萬緒,太多了!”朱由菘擦了把汗繼續道:“對了,還有你姐夫那裡,先給你姐夫升上一級,封上一個侯爵,回來後就給輔成候封公,然後才是你姐夫,估計他回來後就是天下大定了!”
“父皇英明!姐夫還是太年輕,等等也未嘗不可,把功勞加給輔成候很合適,正好堵一下朝臣的嘴,也算是給姐夫減輕一些壓力。”
朱連璧顯然對周虎臣極其袒護,因為周虎臣屬於擅自北進,沒有經過朝廷決議就出關作戰了一年多,身邊更是沒有監軍,這也是文官階層最不滿的地方。雖然周虎臣的作戰正確姓不用質疑,但這就是朝堂,總會有不同的聲音發出,現在加上軍資補給困難,有很多人已經開始針對周虎臣。而皇帝朱由菘一直在壓制,首輔高宏圖則是採取了不聞不問的態度,眾閣臣同樣是這樣的姿態。各位**很默契,因為誰也明白利害關係,事關軍國大事和大明江山社稷的穩固,雖然周虎臣過於自行其是,可是,周虎臣北征的後果誰都知道,一個可以穩定百年以上的大明天下太**,誰也不願意就此罷手。
沉默就等於預設,皇帝這樣,閣臣這樣,因此,就是砸鍋賣鐵朱由菘父子也要讓周虎臣繼續下去。
美滋滋的來了一口冰鎮酸梅湯,朱由菘放下精美的瓷碗,話題仍舊是和周虎臣有關:“我兒說一說,這朝鮮李氏為什麼突然間要內附?”
朱連璧也放下手中的官窯瓷碗:“父皇,尚可喜哪有這樣的能力?還不是我姐夫的意思,朝鮮李氏不內附,尚可喜還不把他們屠光!不過。。。給這個尚可喜封爵。。。封就封吧,反正過兩年朝鮮穩定了就會把他撤回來,我姐夫只是不想背上親手滅掉朝鮮的非議罷了!朝鮮內附了也好,省的將來麻煩,我姐夫的眼光啊,長遠著呢,還把這個朝鮮給了一個東洲的名字,這名字不錯,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