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寬容守禮的美談,還有她跟陛下之間相知相許的愛情故事。
據說陛下第一次見到待字閨中的王家小姐時,王小姐才十二歲,但已然是為端莊秀麗的少女,能看出日後的絕色。陛下對王小姐一見鍾情,即便後來迫於形勢立了小魏後為後,仍舊沒有忘記王小姐。
後來小魏後薨逝,陛下守孝一年娶了等了他八年的王小姐為後。
當時王家小姐已經二十歲了。生生從上京城裡的第一美人,變成了別人取笑老姑娘。但誰也沒有想到陛下守完妻孝後,親自下旨立這位老姑娘為後,一時間上京城人人稱讚的陛下對王皇后的深情一片。
可惜清彤每次聽到這通鬼話都覺得令人作嘔。陛下雖然出身高貴,但在清彤眼裡跟她那個巴結著老丈人爬上去又翻臉不認人的父親沒什麼區別。
當年第一位魏皇后薨逝時王小姐已經十四了,陛下要是真心喜歡等上個一年半載又有何妨,何必去禍害魏家小姐?!還說什麼迫於形勢,明明是他逼著嫁的。明明是為了他自己的江山,為了讓魏家忠心受他驅使毀了魏家小姐一生,反而說的跟自己受了委屈一樣。
平王、燕王等先後被魏元帥剷除,陛下江山坐的穩了,皇位沒問題了就又開始想要愛情了。
清彤覺得小魏後薨逝的時間這麼巧,沒準兒就有今上的手筆。對這種噁心的男人,清彤向來是不憚以最大的惡意去揣測的。
說來孟大人一步步升官做到現在的位置後,清彤也進過幾次宮,見過王皇后。王皇后現在近四十歲了,可是因為保養得宜看起來像是三十出頭。偶爾見到陛下時還會露出一副小女兒情態,仗著她生的年輕,看起來倒也不算奇怪。
孟夫人每次看到陛下對王皇后的關愛都忍不住羨慕,跟清彤回憶著當年她跟孟大人的恩愛。
只是清彤每次聽後都還是一副面無表情的樣子。實在是能看上十二歲小姑娘的今上不是什麼正常人,能為了後位一直不嫁人的王皇后也不是一般人。可別說王皇后是真心仰慕陛下的風姿才等下去的,這種鬼話,就算聽一千遍清彤也不會信的。
就憑這個故事裡最可憐、無辜的明明是小魏後,現在傳的她倒是成了橫插一槓子的大惡人,清彤就覺得王皇后絕不是個簡單的。
魏家如今雖然兵權在握,日子卻一點都不好過。今上頗有些要卸磨殺驢的勢頭,等著找魏家的錯處。
要是嫁到魏家的話。。。。。。清彤冷靜的思考著。除非太子或者是魏王榮登大寶,不然怕是沒有別的好出路了。只是今上如今屬意的,明顯是王皇后所生的七皇子。而太子。。。。。。實在太不中用了一些。
這些年朝堂上沒少有彈劾太子摺子,陛下都一副慈父之態給駁回去了。說是愧疚太子年幼喪母,自己又沒給太多關愛,不忍心對他多加苛責。其實就是七皇子年紀還小,陛下擔心他爭不過其他兄長,反而被別人害了去。就留太子擋在七皇子前面,替他擋去那些傷害。
別看現在陛下說的這麼感人肺腑,恐怕過幾年就要親自拿出太子的罪證,給他定下個翻不了身的罪名。
而魏王呢。魏王雖然也是皇后嫡子,但小魏後跟王皇后一樣都是繼後,魏王身上又沒有太子的封號。論身份,他只勉強在七皇子面前佔了個長,並沒有別的優勢。要跟如日中天的王皇后相爭,實在不是件易事。
而且清彤聽說這位魏王是個愛書愛畫的,心思並不在爭奪儲位上。這麼說起來的話,魏家前途堪憂,除非舉兵謀反,不然都找不到別的出路了。
清彤一直覺得母親為了感情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付出太多。無數次的發誓,說自己以後絕不會如此。她會小心權衡仔細選擇,只選擇對自己有利的那一種,絕不會步上母親的後塵。
說來她跟魏城認識的時間也不久,好像也沒有什麼同生死共患難的經歷,要說唯一跟生死有關的,還是他開始劫持了自己。按理說他們之間的感情,似乎也好割捨。明知道這嫁到魏家九死一生,她合該放下才是。
只是。。。。。。清彤看著被她小心夾在書冊的那朵小花。
她似乎並沒有自己想象中的那麼理智。和魏城認識的這些天,他們不過是聊聊天吃吃飯,連彼此的身世都沒有說起,她實在是想不出有什麼事情能讓自己對他情深一片的。可她就是喜歡和他待在一處,哪怕只是對坐飲茶,都是從沒有過的輕鬆。
想到能和他長長久久的待在一處,就覺得本來沒什麼可期待的日子也精彩了起來。
也罷。如果以後的日子都跟孟府裡那麼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