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的三層攔阻網。自從華軍利用潛艇偷襲日本聯合艦隊後,日本人加強了對水面以下的防禦工事,攔阻網的主要作用就是防止潛艇的偷襲。
經過一個小時的緊張施工,蛙人成功的完成了切割工作。上升到水面後由驅逐艦官兵幫助其登船,然後迅速離開相對危險的海口。水下待命的潛艇順勢潛入浦賀水道,按照安全水道的路線,第一批進入東京灣。
蛙人能夠成功切割,這要得益於水面上相對安全的環境。現在華軍掌握著徹底的制海權,還沒有天空中的襲擾。日本海軍的艦船都位於東京灣內的橫須賀,其餘的對那艘驅逐艦造不成威脅,這些條件都讓蛙人可以放心的施工。
潛艇進入東京灣後必須非常小心的前進,水道狹窄,兩側就是致命的水雷,一個不慎就有可能觸雷沉沒。負責進入東京灣的是四艘潛艇,艇長都是潛艇大隊最優秀的、心理素質最好的,即使如此,潛艇內部也是提心吊膽,即使技術再好,也難保手裡的路線圖出現差錯,要是調查局的特工獲得的路線圖不準確怎麼辦?
天空中飛艇大隊就要愜意的多,到目前為止,戰場上還沒有出現一種可以對空中造成威脅的武器,他們可以放心大膽的前進。
飛艇大隊的目標是東京灣兩側的重型岸炮陣地,只要消除那些威脅,東京灣外等候的艦隊就可以攻進來。
抵達目標上空,第一轟炸飛艇中隊開始依次降低高度,飛艇上的觀測員甚至可以看到地面上亂成一團的日本士兵,他們奔跑在重炮陣地四周,許多人進入機槍陣地,一梭梭子彈飛向天空。
戰爭是科技最好的催化劑,經歷過九州之戰的日本人開始研究如何對抗空中的威脅,他們將重機槍改造,使其可以擁有很高的仰角、可以對空射擊,但是92毫米的子彈飛上天空不到一千米時就失去了威脅,畢竟不是專業的防空武器,無法對高空的飛艇造成威脅。
飛艇大隊為了提高準確性,甚至將飛艇降低到了兩千米的高度,高空轟炸,準確度一項是個大難題,即使在兩千米的空中,也很難保證準確命中。飛艇官兵採用的是規模轟炸的方式,以數量抵消準確性不足。
尖聲呼嘯的重磅炸彈從飛艇投彈倉中迅速落下,劃破空氣的聲音像是死神的催命符,讓地面上緊張抵抗計程車兵膽寒。
“轟!”重磅炸彈接連爆炸,很快就有一個重炮陣地被擊中,飛艇攜帶的重磅炸彈要超出陸軍重炮炮彈的威力,甚至超過380毫米重炮炮彈的威力,因為它不用裝填******,可以最大限度的裝填火藥,一顆重磅炸彈即使落在敵軍陣地周圍幾十米,也可以完成摧毀岸防炮的使命。
“嗷!”泰山號上的船員聚集到了甲板上,相隔很遠,但仍能看到爆炸後的火光和煙塵,巨大的飛艇變得渺小,它們就是漂浮在空中的戰列艦!
空軍發威,現在輪到海軍官兵出力了。東京灣內的水雷透過浮標停留在水下一定深度,雖然水雷之間有一條安全水道,但這條水道並不能使“泰山號”安全透過,作為此次炮轟的主力,“泰山號”是一定要進入東京灣的。所以,三艘掃雷船需要率先進入水道,掃清水道兩側的障礙。
飛艇大隊的轟炸使掃雷船可以較為安全的開展掃雷工作,採用風箏式切割掃雷具的掃雷船,可以在海面上切斷浮到水面上的水雷浮標,使水雷和浮標的連線線斷開,從而使水雷失去效用,不用排除水雷後再拖曳到淺水處銷燬,大大縮短了掃雷作業的時間。
兩側的岸防陣地上大部分火炮沒有被摧毀,見華國艦船進入水道,立刻瞄準幾艘掃雷船開火。可惜水道距離岸邊陣地超過五千米,射程足夠的重型火炮被飛艇重點轟炸,損失慘重。大量的炮彈在掃雷船七八百米處爆炸,激起水浪,卻對掃雷船沒有多大威脅,偶爾有一枚重型炮彈落在掃雷船周圍,這是在飛艇轟炸中倖存的重型火炮發射的,因為射程的原因準確度不高,但也是實實在在的威脅。
掃雷船逐漸開出一條足夠“泰山號”前進的水道,超級戰艦一馬當先,“泰山號”需要第一個進入,透過戰艦上的重炮清楚兩岸岸防火炮的威脅,“南海級”輕巡的火炮口徑太小,無法對五千多米外的岸防陣地進行打擊。
龐然大物一出現就成為岸防火炮集中轟擊的靶子,無數的炮彈飛向“泰山號”,在其開火反擊之前,終於有一枚重型炮彈擊中“泰山號”。
對於日本人來說不幸的是,那枚炮彈擊中了“泰山號”防禦最強的主炮炮塔,炮彈不但沒有穿透裝甲,反而因為炮塔傾斜的結構彈飛,只在炮塔上留下了一個黑黑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