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過處,皆為地獄之火,無法撲滅,直到可燃物消耗殆盡。小小的下關城很快就被大火佈滿,無數的人試圖逃離這片地獄,奔跑的途中大多因為缺氧窒息,很少有人逃到遠處的山坡上。更有人試圖跳入海中躲避火焰,卻發現海面上都漂浮著一層幽藍色的火焰,安奔騎士將這種火焰稱為“天照”,並用在了自己日後的漫畫之中。
超過五千名正規士兵、一萬多名武裝平民、三萬多名普通人遭受了這場災難,兩天後華軍進入下關,負責外圍防禦的近兩千名日軍士兵因為缺少糧食彈藥等物資,飽含對華軍的痛恨,衝出掩體決死衝鋒,並大部分死在了衝鋒的道路上。城內幾乎沒有活人,焦黑的屍體遍地都是,萬全一副末日景象。
不過在呂虎、金鐘虢等高層看來,這不過是戰爭的一種手段罷了,都是殺人,用什麼方法有區別嗎?他們甚至向上級詳細彙報了這次攻擊的效果,並聲稱這是城市攻堅戰中最有效的方式,尤其是面對日本的城市,建議大量生產、儲備並向前線運輸這種彈藥,最好增派轟炸機。
“向總部發電,我部已經攻佔下關、控制下關海峽。命令部隊在城區外紮營,向縱深十五公里建立防禦工事,聯絡101空降師,讓他們原地構築防禦工事,等第18軍登陸完畢後代替空降師。工程部隊立刻鋪設碼頭、修補港口設施、構築野戰機場。”攻取下關後華軍已經在本州島擁有比較穩固的橋頭堡,接下來肯定是日軍的瘋狂反撲,部隊和物資登陸的效率將決定能否在這裡站穩腳跟。
呂虎的命令很快透過大功率無線電臺傳輸出去,像一臺精密的機械,華軍開始運轉後每個人都根據自己的職責展開工作,每一個人都有明確的命令,這就是組織效率高超的好處。
“將軍,我們朝鮮軍團什麼時候可以登陸?本人和軍團計程車兵們迫不及待的需要為大總統建功立業!”金鐘虢上前請戰。
“朝鮮軍團的登陸我想安排在第二批次,等第18軍登陸後就輪到你們,畢竟港口還在修理完善中,保證下關登陸區的安全是第一位的。不過防區穩固後就是你們朝鮮軍團大顯身手的時候,我希望到時候你們可以發揮出令人滿意的水平!”對日作戰註定是艱苦的、傷亡巨大的,讓朝鮮軍團先頂上去消耗日軍的銳氣也是不錯的辦法。
與想象中的日軍瘋狂反撲的景象不同,汪濤所在的連防守的區域在三個小時內沒有遭到任何日軍的攻擊。傘兵付出了十一人的代價攻佔了一個日軍步兵大隊防守的勒關大橋,缺少重火力的他們一開始被日軍火炮壓制,幾名精銳的傘兵被炮彈帶走,進攻的傘兵被日軍火力壓制在道路上。
好在傘兵並不是孤軍作戰,航程達兩千公里的b25轟炸機飛抵勒關大橋,幫傘兵們壓制住了日軍的火炮,趁此機會傘兵們發動進攻,成功靠近了大橋一側陣地,並透過機槍和單兵火箭筒壓制日軍機槍,最終成功奪取大橋。
地圖上標示的勒關大橋小面這條河叫做豐田河,並不寬闊,枯水期最深處也就一米多一點,無法阻止日軍涉水攻擊。因此101空降師在豐田河左岸佈置防禦陣地,依次為依託防止日軍反撲,奇怪的是日軍並沒有在第一時間發動反攻,這給了傘兵們修築工事和收集物資的時間。另外101空降師工兵們修建的臨時野戰機場也讓皮糙肉厚的ju52運輸機成功降落,運來了更多計程車兵和物資,甚至還有十五門75毫米短管步兵炮,算是有了遠端火力。
日軍沒有第一時間反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遭受華軍攻擊的下關第十七師團發現華軍飛機向軍部發電說天空中出現大量可疑飛機,懷疑華國空軍將對後方城市進行轟炸。接到資訊的軍部按照防空作戰方案佈置任務,向各大城市發出警告。不過接下來沒有進一步的資訊,第十七師團派往後方檢視計程車兵也沒有返回,師團指揮官在一頭霧水下沒有做出及時反映,軍部和浦口大本營當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最重要的是,無線電通訊裝置裝備到了正規部隊的大隊一級,後備部隊的旅團一級,不管是哪支部隊,遭遇戰鬥都太過突然,發出的資訊前後矛盾,使軍部和大本營無法準確判斷。無線電裝置少、故障率高,導致反應不及時,最終延誤了時間。從根本上說,日本人擁有了兩百多萬正規軍和數倍之多的後備軍,卻沒有相應的指揮體系和聯絡體系,無法發揮出其數量上的應有優勢。
相比之下九州島鹿兒島防線上的戰鬥要緊張的多,也更加慘烈。昏暗的天空下到處都是彈坑、硝煙、火光、泥土和彈片,鐵絲網和路障等東倒西歪,日本士兵艱難的穿梭其中,試圖靠近華軍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