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2 / 4)

小說:風流唐帝國 作者:花旗

李儼的武器和張議潮遺留下來的筆記早已經教給來鵠妥善保管,用不了多久,來鵠就會將之送到軍營中。

李儼唯一隨身帶著的,卻是傳國玉璽中最重要的一枚。

從古傳到大唐時候的傳國玉璽一共有八枚。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著名的,就是和氏璧所制傳國璽。秦始皇統一天下,命李斯篆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咸陽玉工王孫壽將和氏之璧精研細磨,雕琢為璽。從此以後,傳國璽就成為皇帝權力的象徵。西漢末年,外戚王莽篡權,時孺子嬰年幼,璽藏於長樂宮太后處。王莽遣其弟王舜來索,太后怒而詈之,並擲璽於地,破其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黃金補之。這個鑲有金角的傳國璽也就是和氏璧。

在後世歷史上,傳國璽在唐亡後被建立後梁的朱全忠擁有。十六年後李存勗滅後梁,建後唐,傳國璽轉歸後唐。又十三年後,石敬塘引契丹軍至洛陽,末帝李從珂懷抱傳國璽登玄武樓,傳國璽就此失蹤。此後上千年,一直有偽璽出現,但是真正的傳國璽,卻始終沒有再度出現在人間。

玉璽作為皇帝行使權力的重要憑證和象徵,在古代有著非凡的意義。而玉璽中最寶貴的傳國璽,更是用相當重要的意義。擁有傳國璽的人才有資格被稱為真命天子。這可以說是跟上古九鼎可以相提並論的重要的國家神器。

雖然皇帝的日常命令所用玉璽並不是傳國璽,但在重要的時刻,比如說退位詔書、傳位詔書、冊封皇后及其他重要妃嬪、冊封皇子、冊封太子、皇帝登基詔書、冊封大將軍、向其他國家遞交國書等等情況下,所用的玉璽只能是傳國璽。

換句話說,擁有其他玉璽,你可以任免一個國家大部分的官員,排程大部分的資源,但是缺了最重要的傳國璽,那些重大的事情,就不在你的掌握之中了。

和其他玉璽一樣,傳國璽一直是符寶郎在掌管,但是李儼臨走前卻早就派人悄悄從他那裡用一個同樣重量的空白玉石將傳國璽換走了,一時間也沒人發現。

丟了傳國璽,田令孜就不敢廢立皇帝了。除非他明目張膽地想要篡唐自立,否則也只好吃個啞巴虧。原本可能會被他殺掉的那個替身皇帝的安全也應該無礙,頂多被軟禁起來。

當天,從長安城傳來了田令孜田令孜軟禁皇帝的訊息。對外,田令孜宣稱皇帝的煉丹到了緊要關頭,不見任何人。作為幌子,那些煉丹道士並沒有被驅逐,仍然在那裡天天煉丹。

根據來鵠的情報,田令孜輕鬆的軟禁了皇帝。就算在宮裡面竟然都只知道他宣揚的那個訊息,茫然不知皇帝差點就被田令孜收拾掉。

此外,來鵠的情報中,還有那個被李儼當成洩慾工具的郭淑妃,現在應該叫郭太妃的女人,現在竟然公然出現在朝廷上,跟田令孜勾搭一氣。她雖然在一切事務上都對田令孜惟命是從,但她畢竟是前朝皇妃的身份,她的出現,也壯大了田令孜不少聲勢。這個訊息氣得李儼心中恨得牙癢癢的。

不過很快他就又覺得很解恨了。因為情報顯示,田令孜的人在長安城大肆搜查,似乎在尋找什麼東西,卻沒有人知道究竟是什麼東西。看到這個訊息,他哪兒還會不明白那是田令孜發現傳國璽失蹤,在尋找傳國璽。

哼哼,就讓你們暫且先囂張片刻吧。等時機一到,哼,看朕怎麼收拾你們!

至於時機什麼時候到麼,呵呵,也就這兩年了!

李儼心中想到這裡,胸有成竹地笑開了……

第一章 長安城破

廣明元年(公元880年,由於田令孜控制了假皇帝,所以他自作主張更改了年號。WWw!)十二月五日。

長安城外東南方。

灞上。

灞河在陝西西安附近,是我國很早就得到重視的一條河流,屢見史書和詩歌。灞上一般就指灞河附近。

灞河原稱滋水,秦穆公稱霸西戎,將原滋水改為灞水,並於河上建橋,故稱“灞”,史載這是我國最古老的石墩橋。其後灞河上屢屢建橋,王莽地皇三年(公元22年),灞橋水災,王莽認為不是吉祥之兆,便將灞橋改為“長存橋”。在隋朝時候建有隋橋,建成於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因在原灞橋址以南,故稱為“南橋”,並在橋兩邊廣植楊柳。到大唐時,長安人士送別親友,一般都要送到灞橋後才分手,並折下橋頭柳枝相贈。“年年柳色,霸陵傷別”的詩句就是真實寫照。久而久之,“灞橋折柳贈別”便成了特有的習俗。

本是送別之處的灞上,如今,卻成了迎“客”之所。

當然,這個“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