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部分(2 / 4)

小說:風流唐帝國 作者:花旗

來鵠現在在朝中雖然因為出身的原因,私下裡少有人心服,但他畢竟是李儼的心腹。在朝中地位也算得上舉足輕重。而且他還是李儼重要的智囊團成員之一,不方便做這件很繁瑣,又需要人慎密的事情。

至於羅隱,慎密方面他倒是有了,但是他此時掌握重要的鷹眼營情報機構,一方面沒有空閒。另一方面,李儼也不敢讓他掌握鷹眼營以外的力量:不要把所有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這是後世地明訓,李儼自然不敢違背。

其他的人,韋莊此人文采風流,是一個大詩人,處理公開的政務也算得上出色。但“鳳凰涅磐”計劃卻不能見光,至少在“鳳凰涅磐”計劃配置出來的力量已經足夠強大之前不能。這類秘密的勾當,那就不是韋莊能夠做到的了。

至於秦韜玉,他也不行。此人屬於典型地文人。雖然也關心民間疾苦。但在政事上出謀劃策,忠言進諫方面可以說是他的才能。但是要做這樣的事情卻也並不能勝任。

想到這裡,李儼幾乎抱頭痛呼!

要找一個合適的人選為什麼就那麼難啊?

忠心值得信任的,沒有那個能力。有那個能力的,自己又不敢用!真是魚與熊掌不能兼得啊!

想到這裡,李儼突然覺得自己的鳳凰涅磐計劃還有一些不完善。

從平民中選拔人才,這樣的人才乃至於社會底層,自己再加以洗腦,他們就敢於勇敢的與那些世家出身的人作鬥爭。而他們從小吏做起,又能給他們增加大量地實踐經驗。但這就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他們地文化程度不會很高。這樣就會給他們帶來眼光方面的一些問題。雖然其中地出類拔萃者沒有這樣的問題,但是這樣一個系統,主要的力量,畢竟還是在大部分沒有那麼高天賦的其他成員。儘管可以用進修等方式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但對於治理一個國家所需要依靠的基層人才來說,是遠遠不夠的。

那麼,有文化的基層官員就是必須的了。

李儼想到了大唐的眾多讀書人。

這些讀書人不就正好可以成為“鳳凰涅磐”計劃產物的一個最好的補充嗎?

當然,前提條件是,把漢武帝時候董仲舒鼓吹並實行的“獨尊儒術”的儒術改良成為適合新需要的新儒家,同時大力提倡百家爭鳴,把其他雜家都加入教育體系,透過這樣培養出來的讀書人加入政府體系,就能夠很好的補充“鳳凰涅磐”計劃的缺失了。

這個計劃,倒是可以交給當前文壇最有威望的詩人韋莊來執行。

“鳳凰涅磐”計劃還是沒人幹啊!

頭疼!

不管了,李儼先把韋莊叫來,任命他為國子監大祭酒(唐時國子監相當於國立中央大學,其首腦為國子監祭酒,後改名為大司成,官職從三品),統管全國大小學館,位在國子監祭酒之上,實際權力相當於現代的教育部長,命他著手準備整頓大唐教育體系的工作。當然,什麼新儒家,什麼雜學一概沒有說明。新儒家的出現,需要大量的理論準備和輿論鼓吹、宣傳準備。雜學在唐代有明法、明書、明算等等,地位不高,要想提高地位並且增加科目也需要輿論準備。目前還並沒有這樣做的基礎。

李儼只是對韋莊說準備要大力加強對教育事業的投入而已。韋莊身為文人,自然對這樣的事情大家贊同。然後李儼將後世的教育制度,比如義務教育制度,綜合各科科目設定,研究生制度等等方面融合當時的情況加以闡述出來。韋莊聽得如獲至寶,欣喜若狂,幾乎是拍著胸脯保證一定能幹好,只恨不得馬上走馬上任,大幹一場。

現在時局混亂,並不是整頓教育的最好時機,李儼當即制止了韋莊的激動,只是讓他進行前期的準備工作,並保證再不干涉緊急的政務情況下,整個朝廷的人員、物資等任其抽調。韋莊迫不及待的告辭離去,差點連李儼簽署的任命書都沒帶。還好李儼提醒了他。否則他就這樣跑到各級機關要人要物,有人理他才怪。

送走韋莊,李儼突然想起,自己的教育計劃裡頭,少不了輿論宣傳的作用,而且日後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舉措,輿論宣傳也是必不可少的。那麼,作為輿論宣傳的載體,報紙等傳媒也是必不可少的。要大量印發報紙,活字印刷技術的發明就刻不容緩了。這些都是鍾離權等一干已經信奉新仙學的道人拿手好戲了。想想也好久沒有召見這些人,他們的技術儲備應該很多了吧?現在正是準備和黃巢大戰,那些雪藏起來的東西,也是時候派上用場了。當下下令詔鍾離權、呂洞賓等人進宮。

◎◎◎◎

過年了,雲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