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中,周延儒還是需要注意一些的。
但殿試就不一樣了,不存在謄抄文章的事宜,諸多貢士完成文章之後,立即就交上來了,由內閣和翰林院組成的閱卷人員,會從其中挑選出來最好的文章,爾後呈奏給皇上,皇上可沒有那麼多的精力去閱讀四百篇文章的。
所以說殿試就存在一些可以操控的地方了。
有意思的是,此次會試第二十三名的貢士陳於泰,和周延儒是姻親關係,作為會試主考官、殿試最為主要的稽核文章的大臣,他是想著讓陳於泰成為殿試狀元的,再說陳於泰的學識也的確是不錯的,應該說會試前五十名的貢士,在學識上面不會有多大的差距。
可是殿試剛剛開始的那一幕,可以說打消了他的念頭,想著讓陳於泰高中狀元,可能性幾乎是沒有了,無他,皇上要求會試會元鄭勳睿在建極殿作詩,這個鄭勳睿還真的不錯,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吟誦出來了一首詩詞,不敢說這首詩詞非常的出色,但至少是符合皇上心願的,這些年過去,皇上一直都是在找尋人才,他這個內閣首輔,就是皇上大膽啟用的。
這個突然出現的變故,讓周延儒有些氣餒,也讓他明白了皇上的心思。
溫體仁是另外的一種想法了,他很是高興,對於周延儒這個內閣首輔,儘管表面上曲意奉承,他內心是不服氣的,不管周延儒有著多高的學識,但畢竟年輕,而且崇禎元年的時候,枚卜大典,周延儒同樣沒有能夠被推薦到內閣大臣。
再說周延儒做事情,還是有些霸氣的味道,有了他這個排名在內閣最後一名的支援,對於內閣次輔徐光啟的建議都不是特別重視了,要知道皇上是特別信任徐光啟的,徐光啟已經是七十歲的年紀,多次懇請致仕,皇上都沒有答應,要不是考慮到徐光啟的年紀大了,周延儒是不要想著能夠成為內閣首輔的。
從這些方面來說,溫體仁對周延儒不是那麼看好。
他自身也要到知天命的年歲了,同樣想著成為內閣首輔,當然他前面還有不少的困難,若是不能夠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