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部分(3 / 4)

小說:明末傳奇 作者:向前

碼頭上的人很多。沒有誰特別關注這位老人。

老人在碼頭停留了足足一個多時辰的時間,儘管老人看上去是飽經風霜的,不過臉色也出現了數次的變化,大概是對碼頭上的一切都感覺到好奇。

離開碼頭之後,老人朝著淮安府城而去,身邊的人勸他乘坐馬車。但老人拒絕了。

大明出門是需要憑藉官府開出的證明的,不過這一點在淮北早就廢除了,任何人進入淮北的府州縣,都不需要查明身份,進入城池的時候。守衛的軍士不會看你的隨身證明,這是總督府的要求,任何人都不得違背。

總督府,鄭勳睿的臉上帶著微笑。

“想不到啊,孫承宗老先生居然到淮安府來了,大概是我做的諸多事情,驚動了這位老先生了,也罷,讓孫老先生在淮安府城各處好好看看。”

徐望華的臉色不是很好,他知道孫承宗在大明的影響,不管是在朝廷裡面,還是在老百姓中間,都是有著不小的威望的,而且孫承宗已經是七十多歲的老人,萬一因為慪氣或者是其他方面的事宜,出現了什麼意外,這對於鄭勳睿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大人,屬下覺得,是不是要求官府多多注意孫老先生的行蹤,預防出現什麼意外,孫老先生的威望不一般,大人也需要留下好的印象。”

“沒有這些必要,孫老先生想怎麼看就怎麼看,我還巴不得老先生能夠四處多看看,就算是到淮北各地去看看,都是可以的,我們用事實說話,看看老先生到各處看看之後,究竟是什麼感受。”

“大人,孫老先生可是東林黨人最為敬仰的前輩之一,就算是錢謙益、錢士升和侯恂等人,見到孫老先生之後,都是畢恭畢敬的,屬下覺得孫老先生此番到淮安來,肯定是因為朝廷之中發生的諸多事宜,大人還是準備一下的好。”

鄭勳睿看來一眼徐望華,意味深長的開口了。

“孫老先生之所以成為受尊重的人,有著不一般的威望,依靠的就是報效朝廷的忠心,當年魏忠賢權傾朝野的時候,對老先生都是敬畏的,儘管讓老先生解甲歸田,但也不敢加害,後來老先生再次復出,接手袁崇煥留下的遼東的攤子,力挽狂瀾,穩定了遼東的局面,展現出來不一般的能力,這些都是為人所稱道的,面對孫承宗老先生這樣的人,我們不需要做任何的掩飾,他已經是七十多歲的人,能夠看清楚一切的,我們若是故意做出一些準備,想要瞞住歷經風波的老先生,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是非公道,自有人去評說,我們尊重孫老先生,讓他看到淮安的真實情況,若是老先生對這些事宜視若無睹,那我們何必去做一些違心的事情,好像是要專門討好老先生,我們沒有必要這樣做,退一步說,就算是孫老先生對這一切都是不贊同的,我們也無所謂,一旦我們選定了道路,就不要受任何人的干擾。”

徐望華點點頭,他當然知道鄭勳睿的意思。

鬚髮皆白的老人,正是孫承宗。

孫承宗是北直隸保定高陽人,萬曆三十二年殿試榜眼,授翰林院編修,當時已經四十一歲,在翰林院十年時間,曾經先後擔任泰昌皇帝和天啟皇帝的老師,天啟二年,六十歲的孫承宗,出任兵部尚書,兼任東閣大學士,進入內閣,同年九月以兵部尚書職銜出任薊遼督師,正式京營遼東事宜,天啟五年,因為與魏忠賢不和,也因為遼東遭遇一些小的變故,孫承宗辭官歸鄉,崇禎二年,孫承宗被重新啟用,敕封太子太師、中極殿大學士,兼任兵部尚書,排程京城防務,此刻正是後金韃子入侵關內的危急時刻,孫承宗穩住了大局,收復灤州、遷安、遵化和永平四鎮,威名遠揚。

崇禎四年,劉十九歲的孫承宗帶病出關,巡視遼西防務,特別關心大淩河城的構建事宜,這也是孫承宗提出來的建議,未料皇太極親率後金韃子,猛攻正在建設之中的大淩河城,朝廷大軍慘敗,因為這件事情,孫承宗再次辭官。

縱觀孫承宗的簡歷,可謂是大器晚成,六十歲成為內閣大臣,之前絕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翰林院,或者充任日講官,從六十歲到六十九歲,十年時間,基本都是圍繞著遼東防禦的事宜,孫承宗主政遼東防禦之時,做了三件大事請,第一件事情是建立並且鞏固關寧錦防線,也正是因為這道防線,歷史上的大明只到滅亡的時候,大清都沒有能夠真正突破關寧錦防線,第二件事情是明確遼東防禦的主要思想和措施,那就是以守為主,鞏固遼東邊關事務,讓老百姓能夠安心種地,軍民實現聯防,讓後金韃子不敢輕舉妄動,第三件事情是推薦了一批鎮守遼東的文臣武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