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防備才是!”
文天祥若有所思,低頭不語。姜明心裡急的直想把自己是後世來人的事情告訴他,說文天祥是被陳氏兄弟所出賣才被俘的。但是又不敢直說,只能再一邊乾著急。
文天祥想了一會,向姜明抱拳道:“國師提醒,下官記下了。我會注意的,既然這樣說,我更要讓他們去梅州,在我身邊,應該翻不出什麼大的風浪來,而後我會讓杜滸他們注意的。不管怎麼樣,都要感謝國師前來提點。”
姜明回禮道:“文大人能這樣想,那就最好了,此次一別,不知何時能和再見一面,少不得要叨擾文大人一番。”
心裡也想到了像文天祥這麼正統的人不可能一下子就接受這麼大的反差。只好作罷,看看還有一天的功夫,還不如找文天祥好好談談其他的事情。
晚上吃飯時,文天祥設宴招待姜明,在宴席上,姜明看似不經意的重點提了關於在海的對面有個大島,叫做臺灣,其實姜明也不知道臺灣當時叫什麼名字,只能先說出來,看看能不能先得到一個命名的權利,其實心裡也稍稍的意淫了一把。
誰知道幾個比較熟悉海上情況的人馬上問是不是“夷洲”。心裡確實的汗了一把,也沒有敢多爭辯什麼,不過從談話中也知道了,在當時的宋朝已經在澎湖地區已有相當數量的移民。開拓澎湖以後,開始向臺灣發展,也帶去了當時先進的生產技術,早在幾十年前,大宋已經將澎湖劃歸福建泉州晉江縣管轄,並派兵戍守了。
不過朝廷近幾年積弱,也沒有顧及到這些地方,當地的基本上陷入了無人管轄的境地。只是靠當地一些士紳大戶在進行管理。人口也不算多,所以也沒有出過什麼太大的事情。以至於大家都沒有去想過這個地方。
姜明心內暗喜。自顧喝酒不提。
************************************************************************************
文天祥地大軍第二天就開拔了。姜明只好轉回廣州。他還有著一個更大膽地想法。不知道能不能實現。
回到了廣州。他就在自己地房間裡面倒騰起來。他要做地事情當然是製作鏡子。在之前只是想想。由於一直是戰爭。再則他以為玻璃在當時最多是以琉璃地面貌出現。而製作鏡子必須要高所以不改進玻璃地製作工藝根本就不可能實現。但是改變玻璃地工藝哪能是一天兩天之功。天天都在準備打仗。他也沒有那個時間啊。所以事情一直擱置在那裡了。
但是自從看見蒲壽庚送自己玉佩地時候那個小盒子以後。一切想法就完全轉變了。
只有自己清楚。他地設想是在蒲壽庚出現以後才慢慢地出現地。他知道鏡子想當年這可是威尼斯人把法國人逼得狗急跳牆地利器啊。如果自己能夠製造出來。無疑會給自己地增加一個很大地籌碼。
自己為什麼不能把鏡子造出來,然後引蒲壽庚這種商人用重利的眼光來看,說不定能打造出一隻奇兵來。記得威尼斯人送給法國皇后的那面小鏡子居然能值十幾萬法郎,相信以蒲壽庚那麼多年的從商經驗不會看不到其中的價值吧。
雖然他不知道後世鏡子的具體作法,但是威尼斯人“古老”的制鏡方法他還是瞭解一些的,威尼斯商人是用水銀來溶解錫做到的,雖然費時、費力還有毒,而且成功率也不算是高。但是還是值得嘗試一下的。
在走之前,就找了張翔泰和蒲壽庚分別去幫自己找水銀和錫箔,當然為了防止洩露製作方法,裡面也參雜了很多不必要的東西。好讓別人摸不著頭腦。
好在現在水銀和錫箔還是比較好找的。蒲壽庚從胡商那裡很快的就找到了錫箔,而水銀是靠張老先生這個本地人從道觀得到的。姜明從東莞回來後就得到了這兩樣主要的東西還有一些混繞視聽的雜物。
由於玻璃鏡子的製作技術暫時姜明還要拿來作為籌碼。不能外洩,所以姜明製作玻璃鏡子的時候是在夜間,偷偷來到後院的一個地窖中,反正現在廣州城的人大部分還沒有回來,張鎮孫的制置使府上,家人都沒有幾個,姜明只要瞞過鴻兒即可。
為了保險起見,姜明特地用那個鋒利的匕首將盒蓋劃成四塊,然後用錫箔和水銀進行反應制作原始玻璃鏡子。在一塊玻璃上放一張錫箔,上面澆上水銀。水銀能溶解錫。形成“錫汞齊”,緊緊的粘附在玻璃上。成為一面鏡子。
由於水銀有毒,他也是用溼毛巾捂住口鼻進入地窖來操作的。做好一切後長舒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