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2 / 4)

小說:葬宋 作者:鼕鼕

一直在猶豫。”

正在被楊氏姐弟議論是聖賢還是大奸大惡之徒的姜明,此刻正在和文天祥漫步在昨日的小山丘上,談論著怎麼和張世傑相處。

兩個人都對張世傑的對大宋的忠誠與作戰的勇武有了共同的認識,這個也正是姜明想需要的。他害怕真的變成了意氣之爭,那就不可收拾了,純是為了反對而反對,在他所經歷的後世,叫做“黨爭”。現在的情況看來,張世傑已經有些偏向於此。姜明真的不想讓自己的偶像也有這種層次的想法。

但是對於張世傑為什麼自福州以來,基本上是屢戰屢敗?兩個人卻是始終得不到要領,分析不出有力的理由,姜明下一步想說服張世傑的可能性幾乎等於沒有,兩個人又偏偏不是武將,所以對於此事也是一籌莫展。

最後還是姜明盜用他後世人的說法,得到了文天祥的肯定。

張世傑出身北方,在戰略方面之構想,似乎徹頭徹尾地完全以陸戰為基礎。這個是他屢戰屢敗的唯一可以說的過去而又不傷人的說法。但是拿這個去給張世傑說,作為自負的他,怎麼可能會接受這個現實,姜明也覺得信心不是太足,但是有總不能拿著他後世知道的所謂崖山失敗之戰來給張世傑說吧,那樣就算是他張大將軍不把自己當成神經病,恐怕連文天祥也會的。

而且不利用手中的軍船在展開機動性之攻擊,而是將二千艘的軍船集中在一個地方,建立起巨大的海上要塞,以防禦敵人之攻擊,這似乎是他的基本想法。結果證明這個戰略構想失敗,因而使得張世傑每每為此受到後世批判。

然而放到現在這個實際的情況下,張世傑必須以確保年幼皇帝之安全為第一優先,害怕將兵力分散也是理所當然的。很容易的被張世傑嘲笑成一個不會打仗的笨蛋。由此會更加被動。

文天祥和姜明兩個人心裡互相琢磨著該從那邊下手去說服張世傑,便一起嘆息著原來自己手下並沒有一個像樣的大將,以至於他們兩個基本上沒有帶兵打過仗的人子啊這裡胡亂猜測,本來想找杜滸和趙孟榮還有劉子俊那麼一起來商議的,但是想到他們也是屢經敗仗,真正是軍官出身的人幾乎沒有,只有暗自嘆息。

這才想到。原來以前他們陷入了一個怪圈,就是長年在外打仗的文天祥並沒有什麼正統軍人出身的手下,而大將或者精英卻基本全部集中在張世傑的手裡,邊逃邊打,去世屢嘗敗績。

是該改變一下的時候了。兩個人不約而同的說了出來,又相視而笑,目光中卻充滿了堅毅。

想來想去,他們覺得這事還是以皇上和皇太后的名義拍板,把抗元統帥分成水陸兩個陣營。陸路統由文天祥率師拱衛。因為張世傑基本上都是帶船過來,所以由張世傑統帥水師。這樣不但可以平衡雙方的紛爭,而且可以明確的劃分各屬職責,真的不行,換換統屬也是可以的,那樣可能會更有利的進行姜明的下一步計劃。

那就是等崖山之事稍微穩定一些後,將在元軍合圍之前,秘密的將皇室和一些非戰鬥的人員轉移到臺灣去,在那裡徐徐圖謀發展幾年,尋找元軍的勢盡後的可乘之機。在姜明知道的歷史中,在崖山之戰勝利後,元軍就會走進一個低潮期,從那以後,除了一部分例外,元對外戰爭幾乎都不再成功。

公元一二八一年;第二次遠征日本失敗。

公元一二八一年;第二次遠征安南失敗。

公元一二八四年;遠征占城失敗。

公元一二八八年;第三次遠征安南失敗。元五十大軍於白藤江潰敗。

公元一二九三年;遠征瓜哇失敗。

這些資料仍然在姜明的心裡存放,現在已經是一二七八年了,只要能有三年的時間休養生息,那麼一切都可能會改變,可是姜明自己問自己,會有這個機會嗎?

第一第十八章 拜訪張世傑

若要其同意,必要其參與——姜明說

*******************************************************************************

傍晚,天已朦朧。議論下弦月從天邊慢慢的升起。

正在後堂就著油燈看書的張世傑,一聽通報說是文大人來了,頓時有說不出的滋味。文狀元文天祥的名字對他來說有種既熟悉又有點陌生的感覺,在某個程度上,他真的不想面對這個人。

其實在他的內心對文天祥還是十分佩服。作為一個文人,為了救國救民,匡扶大宋。勇敢地帶兵去打仗,這是何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