妤不同。朝中有許多重臣與她不是一條道上的人根本不可能幫她。比如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前保持中立的蕭瑀、李靖、李績、柴紹等重臣大將,他們會在李世民與李建成的兄弟相爭保持中立,但絕不會對張婕妤干預政事置之不理。而且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秦瓊、程咬金、段志玄、侯君集、屈突通等將領都是李世民的鐵桿,他們中的許多人連李淵的帳都不買,更別說張婕妤一個倚仗李淵寵信的婦人。
思來想去,李潛確定張明塘所說的這些不過是他和他背後的人一廂情願而已。謀朝篡位豈是這麼簡單?若是控制了李淵便能控制整個大唐那也未免太兒戲了。不然李世民為何要與李淵達成退位條件後才登基(事實上李淵退位的確是與李世民談了許多條件後才同意的。這些條件雖未有明確記載但在貞觀年間李世民的許多舉動中都可以看出來)?他們這幫人只不過想效仿李世民卻未必能有李世民那樣的魄力。不過若他們的陰謀真要得逞了大唐必然陷入混論。虎視眈眈的突厥人、吐谷渾人肯定會趁機進犯大唐,中原將會再次陷入混亂不堪的境地。這正是李潛所不願看到的。
想到這李潛點點頭,“你說的很對。原本我還在考慮如何才能不耽誤陛下退位和新皇登基兩件大事,你的話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建議。不錯,我可以先制住你們等太子登基後再慢慢與你們算賬。”
張明塘臉色變了變,他也想到了這個問題。固然他知道這個計劃,但只知道一部分而且以他的身份知道的這一部分也無足輕重。不過他實在抵抗不住誘惑。他現在沒什麼身份地位。李淵固然封賞了張婕妤的父親兄弟,但他並不在封賞之列,他唯一的倚仗就是與張婕妤之間比較親密的血源關係和張國丈的器重。但這種血緣關係和器重還沒有達到讓張婕妤會在生死關頭為他出頭的地步。所以他要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