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趙德楷出使吐谷渾的時間是貞觀八年初,而現在才是貞觀七年五月,也就是說趙德楷出使時間提前了近一年!時間上的變化會不會影響整個事件結局,甚至因此而引起一連串的連鎖反應,造成整個歷史長河的改道?李潛不清楚,他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密切關注整個事件的程序。
貞觀七年六月十三,李潛率先接到吐谷渾傳來的訊息,伏允扣押了趙德楷,而且伏允還揚言要兵攻打大唐,非得要讓大唐服軟,送公主去吐谷渾和親不可。
李潛接到吐谷渾傳來訊息的第二天,也就是六月十四,趙德楷被伏允扣押的正式軍情才以六百里加緊送到兵部。李潛所接到的訊息也是以六百里加緊傳來的,跟正式軍情的傳送度沒什麼差別。他之所以能比正式軍情提前了一天接到訊息,主要得益於情報收集系統的高效率。這些年來,李潛花了無數的人力、物力、財力在吐谷渾、高昌、高麗、吐蕃、西突厥佈下了無數間諜,形成了一道密不透風的情報網。說句誇張的話,高昌王晚上臨幸了哪個妃子,吃了什麼東西,李潛想知道的話七天之後就能查的一清二楚。
按說,李潛有這樣的強大的情報網路,完全可以透過買通、脅迫等手段bī迫高昌王鞠文泰或伏允身邊的人暗算鞠文泰和伏允,不過李潛並不想這樣做。一來打探訊息的風險比較小,想買通人也很容易。且往往這種情況下被買通的人也都是膽小怕事之輩,讓他們冒險去刺殺那些被重重護衛的大人物,他們非得嚇的niao褲子不可。李潛可不想抓不到狐狸卻惹一身sao,葬送自己一生的名譽。二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即便是買通人刺殺成功了,事情傳揚出去也會有損大唐的聲譽。大唐有大唐的驕傲,大唐寧可兵百萬,流血千里堂堂正正的與敵人決戰沙場,也不會做在道義上站不住腳的事。更何況大唐現在明顯佔據絕對優勢,能堂堂正正的贏何必搞下作手段?
接到吐谷渾扣押大唐使節趙德楷的訊息後,李潛做了兩件事。一是命令許德昭嚴密監視祁連山馬賊的動向。二是著手製定作戰方案。事實上大唐的任何軍事行動並非是李世民一道旨意下來,領軍大將帶著士卒就走,剩下的事全都jiao給領軍大將就算完了。任何軍事行動都必須有幾個步驟。一是制定作戰方案。這種方案並不會具體到領軍大將今天該做什麼,行多少里路,明天該做什麼,怎麼安營紮寨,而是制定一個粗略的計劃。比如這次征討吐谷渾,作戰方案應該明確幾點,先是要出動多少人才有勝算。其次,本次出征需要多長時間。有了人數和時間推算出來需要動用多少糧草。確定了這些因素後再製定詳細的糧草運輸計劃,選派合適的人來辦理。至於兵甲、弓矢、器械、旗幟、馬匹等等物資還需要更進一步推定。
當然,這個方案一般都是在聖旨下達之後才定的。因為派遣的領軍大將不同,帶兵的數量也不同,相應的作戰所需的時間也不同,各種物資的消耗就不一樣。比如,有的將領喜歡穩紮穩打,那麼要帶計程車卒就多,所需的各種物資就多。而有的將領喜歡快刀斬1uan麻,那麼帶計程車卒就要少而精,所需的物資就少。不過,李潛有前世的記憶,知道此次出征如不出意外的話,領兵大將應該是段志玄。
貞觀七年六月十七,李世民下旨,詔左驍衛大將軍為主將段志玄為金河道行軍大總管,梁洛仁為副將,李君羨為亞將,率部分唐軍和邊郡羌兵討伐吐谷渾。
段志玄,齊州臨淄(今濟南市)人。其父段偃師為前隋太原書佐。李淵起兵時,段志玄授右領大都督府軍頭。隋大業十三年(617年),於潼關之戰擊敗隋將屈突通,後以功授樂遊府驃騎將軍,封臨淄郡公。破王世充、竇建德時,以功遷秦王府右二護軍,進封楚國公。武德九年玄武門之變中,段志玄與尉遲敬德等討殺李建成和李元吉,封樊國公,食實封九百戶。簡而言之,段志玄是李世民的鐵桿心腹。
梁洛仁,這個就不多說了,李潛的老相識。梁洛仁是梁師都的堂弟,李世民派右衛大將軍柴紹、殿中少監薛萬均率軍討伐,將梁師都的圍困在朔方。李潛入朔方說服梁洛仁殺死師都,獻城投降。後來梁洛仁家的管家梁興財也被李潛拉到了錢莊裡來,擔任大唐錢莊的總管。可以說梁洛仁與李潛就是一根繩上的螞蚱。
李君羨,這個人是個牛人(注*)。他是洺州武安人。最初投靠了李密。後來李密殺了翟讓後,李君羨與秦瓊、程咬金等人與李密決裂,投降了王世充。李君羨被王世充任命為驃騎將軍。後來,他與秦瓊、程咬金等人不齒王世充的為人,便率屬下投降了李淵。李淵授於他輕車都尉的官職,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