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就是個老謀深算老狐狸。象這樣一個老謀深算的傢伙,除非真是老糊塗了,否則又怎會犯把自己兒子陷進坑裡這麼低階的錯誤?安興貴老糊塗了嗎?不可能!所以,柴紹將這件事從頭到尾又想了一遍,立刻產生了一個念頭,那就是派人刺殺李潛的正是安元壽,安興貴主動把罪名攬到自己身上就是想保住安元壽!
安元壽還年輕且是秦王府舊人,如果這次能不受牽累,日後前途還很遠大。反觀安興貴,他已經老了且是李淵的舊臣,根本沒什麼前途可言。所以,對安興貴來說犧牲行將就木的自己,儲存一個年富力強前途遠大的兒子非常划算。
柴紹想到這些之後便開始琢磨是否該把這些告訴李世民。他悄悄抬頭打量了一下李世民,卻看到李世民嘴角隱隱露出一抹笑容。柴紹心中一驚,立刻明白安興貴耍的這招李代桃僵之計根本沒能騙過李世民!於是柴紹立刻放棄了打算準備靜觀其變。
安興貴說完一個勁的叩頭請罪,李世民思忖了片刻,道:“安興貴,你該當何罪?”
安興貴道:“臣罪當誅。臣不敢乞求陛下開恩,只想懇請陛下開恩,莫因臣的罪責連累犬子。”
李世民怒道:“現在知道會連累你兒子,當初你怎麼不這樣想?你這個老糊塗!”
安興貴磕頭如搗蒜,“是,是。臣是個老糊塗,臣……”
“夠了。”李世民擺擺手,道:“你先回家等著,此事朕會決斷。元壽,你也回家好好反省反省。”
安興貴聽到李世民這樣說,知道目的已達到了,立刻叩謝了李世民與安元壽退出兩儀殿。
等他們兩人走了,李世民忽然道:“這個老傢伙倒是tian犢情深。”
柴紹聽到李世民如此說便知道安興貴的目的達到了,安元壽保住了。想到這他心中有些不爽。不過,他轉念一想卻也輕鬆了許多。因為李世民既然不想追究安元壽,那麼他肯定得一碗水端平,不會再追究李潛。否則別人肯定不服。至於那些別人是誰,嘿嘿,李世民剛才說的那就話,在場的所有人都能聽出來是什麼意思。若是聽不出來也不配站在這兩儀殿上了。
柴紹拱手道:“陛下,李潛遇刺一事現在已水落石出了。只是李潛一案該如何處置?”
李世民道:“李潛勾結江洋大盜,你說該如何處置?”
柴紹想了想,道:“不如jiao給有司審理?”
李世民望著柴紹,柴紹有些詫異地回望這李世民。兩人就這麼對望了片刻,李世民忽然放聲大笑。他這一笑,倒讓所有人倍感詫異。
李世民笑了片刻,房玄齡道:“陛下何故笑?不如講出來讓臣等也開心一下。”
李世民與房玄齡、李靖等人之間君臣關係極為融洽,雖然經常在商議政務時各執一詞爭的面紅耳赤不歡而散,不過那是在涉及政務意見不一的情況下。平時君臣之間經常開開無傷大雅的玩笑,互相打趣兩句。以前也經常會出現李世民忽然放聲大笑的情形,這時如果有人詢問李世民何故笑,李世民都會說出原因來。
不過這次李世民沒解釋,他停住笑容道:“這事朕覺得開心,你們就未必也會覺得如此。嗯,剛才嗣昌說要將李潛jiao與有司審理,不知諸位對此有何看法?”
魏徵道:“臣贊同柴大將軍的提議。李潛既然犯了罪就應該jiao給司法機關來審判,否則要律法何用?”
魏徵的不滿已經明明白白寫道了臉上。其實也怨不得魏徵不滿。李世民下詔緝拿李潛並未透過政事堂,也沒有透過刑部或大理寺來辦,存粹是一紙中旨(即皇帝自己的意思)。按大唐律法,這種沒經過門下副署的中旨是不被認可的。也就是說,如果李潛願意可以不必遵從而不算抗旨。
只是魏徵不知李潛是不知道這個規定呢還是另有什麼緣故,他竟然遵照聖旨乖乖去了大理寺監牢。這讓魏徵很不滿。因為李潛開了一個不好的頭,他這樣做雖然是對皇命的服從,卻是典型的媚上行為,有違臣子的道義。此風一開只怕那些急於求寵的大臣爭先恐後諂媚皇帝,令聖上飄飄然昏昏然,進而矇蔽聖聽,然後扭曲聖意,那時正直之臣將備受排擠,朝廷正氣dang然無存,國家必然生動1uan。魏徵是個一心要致君王為堯舜的忠臣,所以他要想盡千方百計剎住朝堂的歪風邪氣,對某些不好的兆頭予以嚴厲打擊,這其中就包括媚上!
二五零章御審(一)
二五零章御審(一)
李世民看到一貫愛唱反調的魏徵突然表態,心中有些奇怪。起初他以為魏徵這樣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