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於淵斌之只有一人。
四面圍攻,遼東城規模又大,城西與城東、城南與城北往返一探最快也要大半時辰。這戰況如火,片刻都耽擱不得,從事態發生到淵斌之知曉,往返之間最快也要一個時辰,等淵斌之趕到戰場,黃花菜都涼了。
不要說有些時候。一個主心骨真的很重要。假若當初淵斌之並非親自鎮守攻勢最為猛烈,壓力最大的城西而是在張士貴的城東的話,唐軍藉助天時的火攻未必能夠奏效。淵斌之有足夠的才智威信,在第一時間安撫軍心。合理的安排人滅火合理的安排人抵禦攻殺上來的唐軍,唐軍未必能夠如此順利。
當然已經發生了的事情,不可能再有如何。再者唐軍本就存著讓淵斌之分身乏術的意圖。就算他身在城東,城西城南城北也會出現問題。
安市城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安市城小而堅固,往來之間不需要耗費多少時間。一位出色的大將鎮守,只要用心便能面面俱到,反而沒有多少的可趁之機。而且小城不需要大軍固守,大軍也難以一擁而上,也佔據著大城沒有的優勢。
左天成也是宿將一聽就懂,嘆道:“若昔年隋朝諸將也有大將軍這份嚴謹慎重之心,區區高句麗又哪裡抵擋的住中原的百萬雄師。”他在高句麗多年,也瞭解高句麗的行情。南北朝時期,高句麗瘋狂的吸納中原的文化知識,先進的文化知識,讓他們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類優秀的人才相繼冒出,或許他們不如歷史上韓信、白起、衛青、霍去病這類驚才絕豔,能夠憑藉個人的才智扭轉乾坤。但是個別人物還是能夠與中原的一流將帥之才相比的。
在特定的條件環境之下,即便是韓信、白起、衛青、霍去病這類國士無雙的人物也未必就能夠穩勝次他們一籌的大將。
隋朝頂級大將高穎讓淵斌之打的全軍覆沒便是最好的例子,論戰績高穎能夠完爆淵斌之,論才智高穎出將入相文武大略,明達世務平定三叛,統一江南,征服突厥不是主帥就是主謀戰術策劃人,也不是淵斌之能夠相比的。各項能力淵斌之怎麼比都要遜色高穎一籌。但是高穎領的三十萬隋兵,便是讓淵斌之以少勝多打贏了。
這戰場之上有很多不穩定的因素,並非誰的能力強誰就能取勝,充其量也就是多點勝算而已。
高句麗能夠稱雄海東,強佔遼東兩百餘年,還是有著自己的實力因素的。隋朝便是擺在此處,當年他們百萬雄師東征,全軍上下都有著一種樂觀向上的態度,覺得區區彈丸小國,蠻夷之邦,面對他們的百萬大軍那有什麼反抗的餘地。
這過度的自信便是驕傲自負,也應了那句古話,驕兵必敗。
左天成在長白山一支考慮這個問題,他們隋朝什麼敗:楊廣亂指揮是一點,次之便是他們的心態問題。然而在羅士信面前,他看到的卻是獅子搏兔亦用全力,完完全全將高句麗視為對手來戰,即便取得一系列出色的戰績也沒有半點改變,心中大為感慨,慎重的道:“雲聰這孩子穩重,一定會完成大將軍交給他的任務的。”
“我相信!”羅士信笑著應對。
安排左天成的事情已經辦得妥當,羅士信也不再耽擱下去,當即傳達了軍令,讓李道宗出兵白巖城。
白巖城是深入高句麗真正境內的第一座堅城。拿下白巖城便等於攻取了進兵高句麗腹地的橋頭堡。
白巖城過後便是安市城,白巖城城主孫代音膽小如鼠。無勇無謀,全憑出身上位的廢材。羅士信直接將他交給了智勇兼備的李道宗來對付。
本人依舊坐鎮遼東。等著朝廷派來執掌遼東軍政的人物接手了遼東的事物,方才能夠放心的出征:這些天在他們的努力下遼東日漸安穩,固然說不上民心所向,卻也是次序穩定,商賈店面恢復運作,百姓也開始為生活奔波。只要來個好的執政人員,處理好即將面對的各種事情,就算高句麗有心挑撥,也不會有多少人響應。畢竟百姓的渴望很簡單。就算是太平,只要給予他們這點,想要煽動他們的反抗情緒很難很難……
過了三日,羅士信等到了高士廉的到來。
高士廉帶來了李世民的聖旨與調命:聖旨上肯定了羅士信與諸將士在遼東取得的輝煌功績,在口頭上予以嘉獎,待他們回師長安,再做獎賞。同時還親自將遼東定為遼州,將蓋牟定為蓋州,任命高士廉為遼州總管。負責遼州軍政。
“想不到陛下派高大人來了,有您老在,我便放心出遼東教訓教訓那夥高句麗蠻夷。”羅士信見來人是高士廉,心中原本的擔憂。立刻消散了大半。
高士廉對於羅士信這個政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