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懷才不遇,半生奔波流離,為了生計只能投奔中郎將常何,當任常何的門客,一直也籍籍無名。直到某年,李世民讓所有的朝臣寫一篇關於時政得失的文章,他好也做自我檢驗檢討。常何是個大老粗,也就請了馬周代筆。
馬周聊聊千字讓李世民大吃一驚,方才知道在他眼皮子底下還有如此大才,立刻派人去請馬周。馬周脾氣古怪,直接拒絕見李世民。
李世民求才若渴,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四請馬周,這才見到了馬周這位奇才。
而馬周所寫的那篇文章,不但讓李世民動容,四請馬周,連後世的本朝太祖在看《馬周傳》的時候也將那篇譽為“賈生《治安策》以後第一奇文。”
馬周也因此平步青雲,短短數年便成為大唐宰相,位極人臣。
除此之外,馬周不求名利的風範,在唐朝是獨此一份。
李世民擅於納諫,馬周、魏徵都是出了名的諫臣。不同的是魏徵,不斷揭李世民的短,數落李世民的錯誤,還將李世民的短記載下來,怕史官不知道交給史官,讓史官記錄下來。李世民在魏徵死後,對於魏徵態度極為惡劣不無這個原因。而馬周卻不在乎這個名號,臨死之前,讓人將所有的奏章諫書燒燬。
在貞觀一朝,馬周堪比商之傅說,漢之蕭何。
如此人才,落魄的時候,竟然出現在了他的面前。
羅士信趕忙道:“原來是馬先生,在下孤陋寡聞,沒有聽過先生大名。劉先生說的話,想必是錯不了的。羅某一階莽夫,對於公文之事,實在是一竅不通,正缺政務能手,望先生助我一臂之力。”他知道馬周脾氣古怪,若說什麼久仰大名的客套話,一定令他反感。雖然他確實久仰大名,但顯然這個時代的馬周,屁大的名聲沒有半點。
馬周笑道:“大將軍真是快人快語,周願意為大將軍效力。”
羅士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