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著想著,突然一個人名在腦海中一閃而過……
羅士信驚喜的跳了出來,叫道:“就是他了……就是說嘛,天無絕人之路……老子就不信,我堂堂羅士信身懷幾千年的知識,還會讓人才憋死。”
李世民固然是一個擅於識人擅於用人的好皇帝,但是天下人才何其之多,就算李世民在如何會用人,也有遺漏的人物……劉仁軌,毫無疑問就是其中一個,而且是極為出名的一個。
劉仁軌生長於隋末動亂時期,因為天下動盪,不能安靜地讀書,每當勞動之餘,就伸出手指在空中、在地上寫寫劃劃,來鞏固學得的知識,終於以學識淵博而聞名,但他一直沒有得到重用,直到高宗朝,他才真正的闖出一片天地,尤其是在留守平壤的時候,算無遺策的打通了新羅的運糧道,還與白江口痛擊日本海軍。
中日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決戰,便是劉仁軌以絕對的優勢打敗了小日本。
其後他治理百濟,效果卓越,最後位極人臣成為大唐宰相,得到了高宗李治、武則天的器重……
如此文武雙全的人物,現在正在某一個地方當任一個小小的芝麻綠豆大的官,混吃等死。
羅士信毫不猶豫的立刻執筆,再寫了一封信,他記得劉仁軌的英雄事蹟,但是對於沒落的時候劉仁軌的事蹟卻不曉得,也不知現在他在什麼地方。不過但凡唐朝官員都會有文件記錄在案,這個繁重的任務就交給李世民去頭疼了。(未完待續。。)
ps: 第二更!
第九章 一定要帥氣
黃昏夕陽籠罩著整個皇宮,將巍峨的太極宮顯得更加雄偉氣派。
東宮太子府已經換了主人,李世民在繼任太子之後,依然從承乾殿搬到了東宮入住,成為了大唐王朝的繼承人。
李世民剛剛處理好繁重的國事,在後堂小歇了片刻,問道:“今天是那幾位先生值勤?”
立刻有侍婢答道:“是蓋文達、褚亮、蘇勗三位先生。”
李世民頷首道:“請他們來書房,我正好有事情與他們商討。”
蓋文達、褚亮、蘇勗是文學館十八學士中的文學大儒,李世民自由酷愛軍略,對於政務有些反感,是故領軍作戰,戰無不勝,政治水平只能說一般。但自從動了奪嫡心後,也知自己的不足。在房玄齡、杜如晦的出謀下,設立文學館,招攬天下大儒。
李世民所招募的人都經過嚴苛把關,文學館的文士擅長的不是吟詩作畫,附庸風雅,而是時事政治,治國方略。
李世民從中選出十八位最出色的號稱十八學士,讓他們十八人分為六組,輪流值勤,住在李世民的家裡,每每空閒,便召見其中三人商討時事政治,學習治國方略。李世民本就天資聰穎,又下了這番功夫去學,自是成績不凡。現如今他坐上太子之位,這個習慣依舊不改,每天都會與十八學士中的三位談古論今,商討治國方略。
蓋文達、褚亮、蘇勗得李世民這個時候召見,並不覺得奇怪。對於李世民的這股拼勁。他們早已習慣,自愧不如。
尤其是褚亮,褚亮杭州錢塘人。出生於政治世家,曾祖父的梁國的御史中丞,祖父是太子中舍人,父親是陳國秘書監,三人都是那種名噪一時的良臣。褚亮自幼聰敏好學,又受家族三代人的影響,對於治國方略領悟極深。年紀輕輕便,名揚天下。
他是最早加入李世民麾下的謀臣之一,文學館便是他與房玄齡、杜如晦一手舉辦而成的。也是最早洞悉李世民心思的一批人。
那時的李世民可謂政務上的新手,很多地方都是一竅不通,也曾鬧出了不少笑話。但是不過短短四年,李世民的政治遠見。比起他們這些師傅都不遑多讓。進步之神速,著實讓他們動容。
三人一同來到書房,李世民請他們入座之後,也開始了他們的日常討論。
這日他們討論的是經濟,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提升民生,提高經濟。
李世民與楊廣可以說是一類人,都是一樣的好大喜功。一樣的胸有野望韜略。
唯獨不同的是李世民能夠看得清事實,沒有楊廣那種好高騖遠的做派。楊廣是想到就做。他不管百姓能不能支援,經濟能不能支援,只要能夠達到他的目標,達到他的計劃,不在乎百姓的死活。也許是有楊廣這前車之鑑,李世民儘管也想成就秦皇漢武的霸業,但一直忍著,耐下性子,發展經濟,改善民生。
怎麼用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將經濟發展起來,就是他所考慮的關鍵。
有事沒事的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