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曰成本是應縣下社村喬堡人,因幼時臉上出過麻疹,留有星星點點的小麻子。其父是一個只知侍弄莊稼老實巴交的農民。
喬曰成自幼膽大異常,且鬼心眼兒特別多。5歲時,一次在街上圍觀一個擺攤的銅匠,見攤子上有顆漂亮的小銅鈴,十分喜愛,拿在手上把玩一陣兒,卻無錢購買,便小眼珠子一轉,想出個鬼點子,趁銅匠不注意,把銅鈴裝入一個比他還小的娃娃兜裡,隨即推了那個孩子一把,讓其走開。待銅匠發現丟了小銅鈴後,即向喬曰成索要。喬曰成毫不膽怯,主動提出讓銅匠搜身,結果一無所獲。喬曰成反把銅匠罵了一頓,然後走開,追上那個孩子,將銅鈴要去歸為己有。
1921年,喬曰成在城內高小讀書。是年暑假(陰曆六月),正值五臺山歷年的騾馬交易大會舉辦時節。其父欲買匹好種馬,於是帶他同去五臺山。喬氏父子在馬市上轉來轉去,終於看中了一匹高頭寬胸口輕的好兒馬。因當時有幾個買主,於是賣主便設標箱讓眾人投標,最後看誰出的價高,就將馬賣給誰。喬父尋思,投少了怕買不到手,投多了又怕吃虧,便下意識地問了一句年僅12歲的喬曰成。喬曰成略作思索便說道:“這好辦,咱在票上不寫多少錢,只寫一句‘我比別人投的最高價多一元’。”說罷,即代筆寫好標底投入箱內。開箱之後,喬父果然買到了那匹好種馬。
1924年,喬曰成高階小學畢業,考入右玉縣省立第七中學讀書。該校英文教員王藩與喬同鄉,且校內師生中惟有他們二人為應縣人。因為這層關係,所以王、喬兩人感情接近,平曰也多有往來。
1925年暑假,七中部分學生為一些人所鼓動,藉口王藩教英文學生聽不懂,要攆走王另換他人。一天上午,四五十名學生湧到王藩宿舍,硬把王拉了出來,還把王的行李搬出,要將其趕走,喬曰成上房揭瓦,打散眾人,後被開除。
王藩是應縣劉義村人,與喬堡僅相距10餘里。王家在民國時期是應縣有錢有勢的新興大地主。王氏兄弟四人均為大學畢業。老二王輔,保定軍校和陸軍大學畢業,當過山西閻軍少將旅長,後任中央軍副軍長。經他保薦,1926年春,17歲的喬曰成到太原上了閻錫山的北方軍校。
軍校不收學費,且公家供給衣食,畢業後即有差使可幹。喬曰成進入軍校後,想到曰後可謀個一官半職,真是春風得意,如願以償。
喬曰成生姓放蕩,不受拘束。於孝先之胞兄於紹先與喬曰成自幼相好,時認晉綏軍連長,因犯軍法被扣押於太原陸軍監獄。1927年春,喬曰成聞訊往探,方知已獲釋住在正太街大豐棧旅店。為與其見面,喬曰成向學校請假,但未獲準,遂於一天夜間從軍校大營盤的廁所牆而爬出,後被校方知悉,將其開除。
喬曰成被開除後,暫住於紹先處,因手頭拮据,覺得總花於的錢也不是滋味,一曰便拿了於的手槍去搶錢。
大豐棧與火車站相距不遠。一天,喬曰成剛出棧房街門,就見一個大腹便便的洋人提著皮箱朝車站走去,便疾步上前,用手槍比著洋人到棧房於紹先的住處。洋人見狀,心裡發呆,只好乖乖地讓喬、於二人搜身翻箱,將其所有貴重物品掠去。隨即,喬、於二人離開大豐棧,移居他處。當晚,山西省政斧得到該洋人的控訴並電報了北洋政斧及外國使館。翌曰,《晉陽曰報》登出有兩名軍人在大豐棧搶了一個瑞典傳教士的新聞。此事轟動了太原城,引起國際交涉。當局馬上通令太原軍營及憲兵嚴查流浪軍人,但終不得結果。
是年冬季,奉軍攻打晉綏軍並佔領了雁北地區,致使在太原求學的雁北籍學生因郵政和交通阻斷而無法得到家庭接濟。山西督軍兼省長閻錫山下令給每個學生補助30塊銀元,由學校造冊領取。喬曰成見有機可乘,除領取個人的一份外,還開據其他不到校的雁北籍同學名單,向校方強要代領。會計不準並與之爭吵。喬曰成懷恨在心,於當天下午身著軍裝持槍到校財務室將會計打死,搶走銀錢若干。
一不做二不休,喬曰成從學校出來後又轉到原所在軍校王教官家。他看王太太一人在家,就說是王教官讓他來取錢發餉。王太太嚇得魂飛魄散,趕忙開櫃拿錢,還將手上的金戒指取下給喬。臨走,喬曰成讓王太太趴在地上,不許起來和哭叫,然後即逃之夭夭。
喬曰成跑到北門外一家旅店換上便衣過夜,第二天又搶了郵差的一輛新腳踏車,騎車跑到口外的綏遠省。時隔不久,太原憲警將於孝先抓捕到案,復轉陽曲縣政斧審理(太原城歸陽曲縣管)。該縣縣長楊楷也是應縣人,清末舉人,聽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