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1 / 4)

小說:抗日鐵血執法隊 作者:風雅頌

閻百勝掃視了一下眾人,緩緩地介紹了一下目前的情況後,緊接著說:“諸位,目前咱們的處境很不樂觀,首先是指揮問題,其次是糧食問題,第三是解救李團長,最後是過大、小石口。你們都是一方的軍事主管,說說吧。”

倪寶田雖是被閻百勝邀來參加會議的,但環顧四周,數他的官銜最低,加之又負傷在身,只好默不做聲。

高寶存一方,雖有葛大壯和耿繼有兩個連長,但他們見營長都沒吱聲,出什麼風頭,也不做聲。

至於執法隊這面的人,更是沒人開口。

閻百勝見眾人都不說話,對高寶存說:“高營長,聽聞你在羅家山堅守陣地,以一個營的兵力死死地抗住了曰軍的進攻,仗打得非常慘烈,李軍長多次嘉獎,是晉綏軍中的翹楚,想必指揮上有一手,給大家談談你的看法吧,”

高寶存一聽,有點不好意思,擺擺手,說:“閻隊長這是給老弟臉上貼金哩,大家都知道,要沒有眾位弟兄們的賣力,靠我一人頂啥用。我的一營你們看看,就剩下了30多人,其餘都戰死了。還有,到後來如果沒執法隊的常大哥幫忙,早就全完了。我這條命是常大哥所賜,真正厲害的還是你們執法隊,那可真是虎狼之師啊。”

葛大壯見營長開口了,也嚷嚷著說:“是呀,執法隊真是好樣的,我葛大壯第一個服。”

一旁的倪寶田也受過執法隊的恩,連忙欠起身,咳嗽一下,說:“弟兄們,按說在這兒沒我說話的份兒,但說到執法隊,那真是我的再造父母,重生爹孃。要不是閻大哥心存仁慈,放我等一馬,我一個小小的排長早就不知埋在了天鎮的哪個地方歇涼去了。要我說,咱們今後聽從閻大哥的號令,早曰迴歸後方,繼續打鬼子。”

“好,聽從閻大哥號令。”葛大壯第一個大聲叫好。

高寶存見大家達成了默契,就對閻百勝說:“二哥,你看大家都這樣認為,請不要推辭,免得冷了弟兄們的一片心。”

閻百勝見這裡面軍銜最高的高寶存都這樣說,只好說:“既然大家都推舉我為指揮官,那就恭敬不如從命,忝為大家的暫時指揮官,待大家活著回到後方後各歸各部。”

閻百勝的話剛說完,就見眾人掌聲一片,顯然,眾人早已把閻百勝當做了大家的指揮官了。

第一個問題解決了,輪到第二個問題時,大家都不在搭話。看來,糧食問題是困擾他們這支不同編制隊伍的最大難題。

自從天鎮撤退後,他們飢一頓飽一頓地行軍,沿路地裡農民遺漏的紅薯、玉米棒子都讓他們吃光了,現在,哪還有填肚子的東西。

高寶存看看大家垂頭喪氣的樣子,心裡難受,就對著閻百勝說:“二哥,現如今,只有一條辦法可行。”

大家聽得高寶存說有辦法,都迫不及待地問:“啥辦法?”

高寶存扭頭向下社村方向,嘆了口氣說:“據說,這下社是應縣一帶有名的米糧川,地處大同盆地南部,人們手裡有糧有錢,幾乎家家殷富,按說求他們賙濟一點是沒問題。可你們聽說了嗎?這下社是十二連堡的總稱,在大東河與大西河之間,從南到北長達八九里的狹長土地上,蜿蜒分佈有十二個首尾相連著的村堡,依次是:丁堡、趙堡、力堡、喬堡、豐街、喬街、新堡、小西堡、前堡、後堡、李堡、楊堡,它們就像是一串冰糖葫蘆一樣,是從應縣南山重要的兩個商貿隘口小石口和大石口延伸出來的,由中原通往大草原的古要道在這裡交會,然後通向塞外名城大同,甚至口外。在鼎盛時期,縱貫下社十二連堡的長街上到處都是全國各地客商忙碌的身影。這些十二連堡是啥時修建的,沒有確切的年代,但一般認為是在明朝修建,它們雖歷經歲月的洗禮,但仍然不失為堅固。由於地處應縣和繁峙交界,這裡,歷朝歷代都住有守備,尤其是離這兒不遠有大、小石口,是進出兩地的交通要道,只要把守住大、小石口,就會斷絕兩地的交通。咱們向繁峙等後方撤退,也大多經過此地,可這裡是恆山山脈的餘脈,山勢險峻,向南,可到南山,又有許多息烽、廢舊長城和山嶺可供人們藏身,是天然打游擊的地方。堡裡的人大多是明代從山東和河北逃荒過來的,免不了帶有齊魯豪傑和燕趙志士的姓格特點,民風彪悍,加之又處於大、小石口出口處,這就造就了他們不屈的姓格,如果處理不好關係,咱們走不出這下社,當然了,處理好了,他們特別豪爽,別說是給點吃的,連頭都敢割讓給你。”

一通話說得眾人驚訝萬分,沒想到這下社村有如此講究,更沒想到這裡的人會如此強悍。這才知道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