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3部分(4 / 4)

小說:天兵在1917 作者:賣吻

有的導彈專案名稱千奇百怪。各國類似的專案基本上都冠以有翼自動飛行器的概念。

蘇聯噴氣動力研究院的開展這個“導彈”專案的時候,德國的V1還沒有影子,而當時這個專案的總設計師是伊萬。克列梅諾夫,而副總設計師正是科羅廖夫。

不過當年科羅廖夫同克列梅諾夫之間的合作關係是相當的不理想,兩個人矛盾重重,最終的結果是科羅廖夫被解職轉任噴氣研究院另一個部門的主任而結束。

到了1936年底,噴氣動力研究院被劃給了國防工業委員會(原屬於重工業委員會),其代號也變成了NII3,意思是第三研究院,也就在這一年,蘇聯的液體火箭發動機動力彈道和巡航導彈研究工作合二為一,全部由科羅廖夫接手。

不過這並不是好事,因為歷史上的大清洗很快就進入高潮了,當時NII3的負責人是安德烈。科斯蒂諾夫(最大的貢獻就是喀秋莎火箭炮),而科羅廖夫是二把手,主要負責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也因此逃過一劫)。

當時科羅廖夫的最主要工作就是推進前面說的那個自動有翼有戰鬥部飛行器專案,也就是所謂的06型飛行器研究專案。

這個06型飛行器實際上就是火箭,採用******但是全機並沒有控制舵面。飛行器從20米長的木質斜軌上發射,1934年5月5日進行的第二次試驗中飛行了100米遠,但第三次試驗則失敗。不久之後,科羅廖夫又設計了06/2、06/3和06/4飛行器。

其中06/3後來改進為216型飛行器,全重81千克,還裝了一套新的飛行系統。最初的06/1只能控制水平尾翼,而06/3還能控制副翼,也就是二軸穩定駕駛儀。

216飛行器在實驗中爬升到了600米,最後在發射位置1。5公里外爆炸,偏離預定航線1。4公里(簡直可以說是亂飛一氣)。經過改進後的216飛行器則獲得了212的編號(天�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