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澀的英國和法國答應其條件。
都有些什麼條件呢?對英國的是要求英國放棄對海外自治領的帝國統治,放棄對貿易的控制,並且要讓英鎊完全可以自由兌換。
這些條件幾乎是一腳給大英帝國從王座上踹了下來,沒有了海外殖民地的加成、又不能搞貿易保護,還要完全開放英鎊,大英帝國真心是國將不國已!
比如說最後那條開放英鎊直接導致了當年在英國爆發了一輪猛烈的擠兌,讓英國的黃金儲備更迅速地消失了。
美國人對法國也是相當的苛刻,除了免除了法國戰時的22。5億貸款外,還給了幾億低息貸款。作為交換,巴黎必須答應放棄保護性的進口份額制度,允許美國的商品自由的進入法國市場。
表面上看,這些貸款是推進美國一直倡導的國際自由貿易,實行公開的、穩定的貨幣兌換,使國際合作關係更加緊密。然而在實際運作中,這筆錢在一年內就很快花光了,等於是這筆借貸的美元在英國和法國轉了一圈之後又回到了美國。
也就是說美國人不付吹灰之力就迫使英國和法國就範,從這兩國拿到了他一直夢寐以求的東西。更糟糕的是,這種“援助”根本就沒能解決西歐的社會問題,等到了1947年,歐洲對美國的貿易赤字達到了47。42億美元,是1946年的兩倍多。也就是說美國人只用了兩年的時間就透過極不對等的“自由貿易”將“支援”西歐的錢賺了回來。甚至在未來還可以繼續開心的這麼賺下去,而且未來西歐還要償還這筆貸款以及利息。
實話實說這筆買賣真心是太合算了,你想想,歐洲什麼都缺,而美國的生產力在二戰中不光沒有損失還有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