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1部分(3 / 4)

小說:天兵在1917 作者:賣吻

彈頭部進入進氣道後,經進氣道多次激波減速擴壓後到達燃燒室,此時的流速已經下降到可以保證與燃料正常混合燃燒,得以形成穩定的高溫燃氣,最後經過噴管高速噴出,產生推力。

V350起飛時需要助推器,其兩翼下各掛了一臺S2。1100火箭發動機。這是伊薩耶夫設計局為後來大名鼎鼎的飛毛腿也就是R11導彈研製的發動機。該發動機有四個並聯噴管,採用煤油/硝酸雙組元推進劑。

V350的戰鬥部在激波錐內,重量暫時保密(有驚喜),不過威力是相當的驚人。

米亞舍夫設計局的T2導彈專案代號是RSS40,也是助推器環繞彈體的集束捆綁結構。稍有不同的是,RSS40有四個助推器,也是採用硝酸—煤油雙組元推進劑。發動機由前面提到的格魯什科設計,其實就是R12導彈的RD211發動機。只不過當年的RD211發動機問題多多,一直到1950年都沒有完全搞定。折騰到1952年時,米亞舍夫實在是受不了了,換用了格魯什科設計的另一款RD213發動機。

至於RSS40導彈的衝壓發動機,也是邦達爾尤科設計局的產品,即RD018A衝壓發動機。

說到這裡,可能有同志就有疑問了,現在是1944年,搞了八年T2專案都沒有結果嗎?你還別說,李曉峰對此也是相當煩惱,因為原本按照他的想法,想要獲得的就是一款射程300公里的戰術導彈。可是不知道是出於什麼原因,不管是拉沃契金也好還是米亞舍夫也罷,都沒有領會他的好意,給T2專案搞成了戰略打擊武器。

這麼說吧,拉沃契金的V350導彈全長19米,總重量為96噸,可以攜帶一枚2。9噸重的彈頭以三馬赫的速度飛行8500公里。而米亞舍夫的RSS40就更誇張了,總長度是24米,總重量為125噸,同樣能夠攜帶一枚三噸重彈頭以三馬赫的速度飛行一萬公里。

現在大家知道驚喜是什麼了吧?反正李曉峰是被驚著了,搞了半天拉沃契金和米亞舍夫這是準備跟科羅廖夫叫板,你丫不是搞了射程8000公里以上的R7導彈嗎?那我們也要搞一個不遜於你的巡航導彈專案,咱們就比一比看看究竟誰的導彈更牛逼!

當李曉峰發現了拉沃契金和米亞舍夫的搞法時,已經是1945年了,而此時他已經沒有辦法阻止這兩個大而無當的專案了。因為斯維爾德洛夫對T2專案非常有興趣,是大力的支援。李曉峰總不能衝上去直接抽小斯的臉吧。

不過李曉峰也知道,這回T2專案恐怕是要被折騰黃了,因為就算V350和RSS40能夠實現,其效能相對於R7來說也沒有太多的意義。這種衝壓式巡航導彈飛行速度比彈道導彈慢,飛行高度又正好在戰後第一代防空導彈(比如S25)的打擊範圍內,而且技術複雜造價高昂,與其造他們還真不如造R7。

反正,李曉峰已經是下定了決心,一旦小斯退休了,他立刻就要砍掉這兩個專案。以當時的技術能力搞這種高超音速戰略巡航導彈實在是有點太超前。而且對於當時的蘇聯紅軍來說,這種武器也沒有必要也用不起。

所以,因為不能停止T2專案,而李曉峰又想獲得一款戰術巡航導彈,不得不在1945年給拉沃契金和米亞舍夫下達了一個補充專案。後來這個專案被稱之為T21,或者叫亞音速戰術巡航導彈專案。

這一回李曉峰可是給拉沃契金和米亞舍夫規定死了指標,最大射程五百公里、彈頭重量500公斤、最大速度不超過0。8馬赫,總重量不超過兩噸,並要能夠命中圓周半徑100米內的目標。

對於拉沃契金和米亞舍夫來說,前面幾條指標都是毛毛雨啦,最要命的就是最後這一條,這個命中精度的要求是在是太高了。要知道他們設計的RSS40和V350命中精度是10公里,這尼瑪簡直是要老命了。

反正最後這條指標是死死的難住了兩位設計師,一直到1947年當蘇聯的鐳射器件有了突破,搞出了精度更高的鐳射陀螺之後,這個精度指標才實現。而在此之前,拉沃契金的V360和米亞舍夫的RSS41精度都只有300米,說實話,真心是不好看。

當然,這種導彈實際上在1945年6月就進入了實戰。有四枚剛剛出場的試驗型號被送往了德國,實彈攻擊了位於英美盟軍前進路上的一座關鍵性橋樑。至於結果,用蘇聯官方的說法是,導彈圓滿的飛行了三百千米,將一噸重(減少燃料可以換裝更大的彈頭)的高爆彈頭比較準確的投向了目標,取得了圓滿的成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