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4部分(1 / 4)

小說:天兵在1917 作者:賣吻

很簡單,保留T54A系列原有的火力和火控,採用馬力更大的B55發動機(580馬力),削弱T54A炮塔後半球的裝甲。轉而加強其正面裝甲。

透過這一番加減,並調整了底盤之後,卡爾採夫稱之為T54M型的重型坦克就此誕生了,該坦克總體佈局依然跟T54大同小異,只不過大大增強了正面裝甲。炮塔正面加強到200毫米到230毫米(弧度不同)的水平。至於其首上依然維持在120毫米60度水平(等效240毫米垂直裝甲)。

在卡爾採夫看來,這樣的T54才算得上固若金湯,不過他這個最先提出來的方案卻沒有得到軍委的肯定。原因是在實車測試中,這個正面裝甲大大加強的T54M型第一和第二對扭杆懸掛壓力太大,容易折斷。

所以這個方案也就暫時擱淺了,而第二個出場對T54下手的就是科京。這位一直玩重型坦克的裙帶關係戶在老丈人倒臺之後。混得相當的不理想。尤其是隨著ВИ2重坦停產,他也必須給自己的設計局找一條活路了。

科京的想法同卡爾採夫差不多,也是從強化T54的防禦力下手,不過他更激進一點,他直接給T54換了一個更碩大的炮塔,正面半球的防禦力達到了190毫米到250毫米的水平,而首上裝甲也加強到了120毫米60度水平。為了避免卡爾採夫的那種悲劇,他還特別加強了前兩對扭杆懸掛。科京的這個版本自稱為T54K,也就是他改進的T54。

這個版本大問題倒是沒有,而且其裝甲防禦力確實相當的強大。但是其機動性卻惡化了,增加了近六噸多重量後,T54K全重達到了近43噸,而發動機依然是B54(520馬力)。單位功率只剩下12。09馬力/噸,雖然也還過得去,但是跟原版的T54相比無疑還是差了很多。

而真正要了T54K老命的還是其採用的主炮,為了突出這是一款重型坦克,科京將ВИ2的122毫米D25T裝上了T54K,其原意無非是加強其攻堅能力。因為用大口徑榴彈轟工事更給力。但是,D25T卻是有問題的,支援步兵戰鬥其卻是不錯,但是反裝甲能力卻比100毫米的D10T要弱不少。

按照科京這個思維搞出的T54K完全可以看做改版的ВИ2重型坦克。但是在1944年,尤其是當豺狼虎豹露面之後,軍委對未來裝甲兵的規劃有了變動,在未來T34和T35系列將不會繼續大規模生產,將逐漸的從裝甲部隊中堅的位置上退下去,而用於取代他們的正是T54系列。

T54將不在是什麼重型坦克,而是中型坦克。這也就決定了T54最重要的任務是裝甲突擊和消滅敵人的中型坦克,反裝甲能力要高於支援步兵的能力。所以D25T這個炮是怎麼也不合格的。

按道理說,科京順應要求將主炮換成D10T不就完了,但是這位已經走火入魔了,他選擇了S70加農炮(130毫米口徑,也就是歷史上IS7裝備的那門巨炮),他認為這下反裝甲打工事都沒話說了吧?不過事情沒有那麼簡單,S70確實威力巨大,但是要裝上T54還是很費勁的,科京不得不再次擴大炮塔和座圈,而這意味設計方案几乎是推翻重來。結果,等科京拿出了重型坦克化的T54時,更好的改進方案已經勝出。

這個更好的改進方案並不是指北方工業的方案,而是莫洛佐夫在北方工業T55基礎上的改進版本,被稱之為T55B。這個T55B在防禦力上改變得不大,莫洛佐夫稍稍增厚了炮塔裝甲,從接近兩百毫米的水平提高到接近220毫米的水平。這個提高幅度自然不能算太大,至少對於德國的KWK44(PAK44)系列128毫米巨炮來說。顯得不太夠,而且在近距離面對KWK43(PAK43)的轟擊時,也不是那麼牢靠。

那麼莫洛佐夫的方案是怎麼勝出的呢?原因就在於,他改變T55的裝甲鋼成份。用新一代8S系列裝甲鋼取代了原本T34、T35和T54上的裝甲鋼。新裝甲鋼的綜合效能更好,比原本的裝甲鋼硬度更高、韌性更好,從內涵上提高了蘇聯坦克的防禦力。

是的,很多同志評價坦克防禦力時都只看裝甲厚度而不看裝甲成份,鋼和鋼是不一樣的。同樣是100毫米厚度。你用鎳鉻合金鋼和爛大街的碳素鋼那是一回事嗎?

這麼說吧,透過換用8S系列裝甲鋼,T55B哪怕是不增厚裝甲也比T55提高了大約7%的水平,也就是說實際上莫洛佐夫版的T55B炮塔等效厚度相當於250毫米(最厚處)水平。而這個水平已經基本能夠保證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