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3部分(3 / 4)

小說:天兵在1917 作者:賣吻

下來的事情就好辦了。不說什麼一帆風順,至少是沒有重大分歧。

當然對於這些李曉峰其實並不是特別關注,這個二貨還沉浸在參加了開國大典的興奮當中,這個穿越來的傢伙特別喜歡這種重大場合,每每只要一想到自己留下的這些瞬間,他就有一種特別的成就感——當然我們都知道這是什麼感覺,**絲逆襲唄。

**絲,不,某仙人參加完開國大典之後,並沒有喘口氣休息休息的時間,他馬不停蹄的飛往了伊斯坦布林,不,現在應該叫君士坦丁堡。自從1453年土耳其攻佔這座新羅馬之城之後,這座城市終於恢復了原來的名字。

君士坦丁堡,索菲亞大教堂,1453年起就被改建為清真寺的這座東正教大教堂終於迎回了他真正的主人,巨大的圓頂之下,東正教幾大郊區的牧首歡聚一堂,以勝利者的姿態再次入主了這座大教堂。

說實話,李曉峰對這一類宗教儀式真心沒興趣,而且這座大教堂從1934年開始就不承擔宗教義務了,其被改為了博物館。只不過對於被壓抑了數百年的東正教的高階教職人員來說,哪怕是索菲亞大教堂的宗教意義已經大打折扣,那也應該舉行一個儀式,宣告一下。

索菲亞大教堂內的各種土耳其和YSL元素被再次抹除,被灰泥覆蓋的馬賽克、米哈拉布和敏拜爾都被移除,整個教堂進行了一番大的休整。如果不是李曉峰反對,這些牧首們恐怕還會將教堂外面的四座宣禮塔都拆除。

實際上君士坦丁堡內被大興土木的不止索菲亞大教堂一處,隨著東正教的迴歸,必然要全面的清理YSL的痕跡。自從這座城市被東正教收復之後,各種拆除工作就在大規模展開,如果再加上之前攻城戰的破壞,這座城市看上去就像一片廢墟。

而這也更加抵消了李曉峰的激動,對於那些手舞足蹈的東正教神職人員和教徒們的狂歡情緒,他是相當的不理解。所以在這個盛大的儀式上,某人顯得那麼孤冷高傲。

只不過讓某人沒有想到的是,他這番態度卻在黨內的反響很不錯,大傢伙都覺得他板著一張臉參加這個盛大的儀式才是應該的,共產黨員怎麼能跟一群宗教騙子混得水**融?那像什麼話?正經的板著一張臉才算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信徒,這才是最基本的政治正確。

索菲亞大教堂前盛大的宗教慶祝活動拉開了東正教教廷國成立的序幕。這個橫跨亞歐兩洲的宗教國家可是比之前的梵蒂岡大了不知道多少,窩在羅馬一角的梵蒂岡和據有整個新羅馬以及新羅馬周邊廣闊領土的新教廷國相比,根本就是小巫見大巫。

東正教教廷國宣佈自己是純粹的宗教國家,對任何國家保持中立,黑海海峽的通行權依然按照《蒙特勒公約》執行,只不過土耳其的權力被教廷國所繼承了。

教廷國承諾在和平時期,所有國家都有權利和平的透過海峽,而在戰爭期間則只有教廷國允許的國家才能透過海峽。但如果教廷國在戰爭期間恪守中立則所有國家都不得透過海峽。

反正大體上跟以前一樣,只不過是教廷國取代了土耳其的地位而已。當然,對此土耳其是堅決不承認的,他既不承認教廷國的合法性,也不放棄對半島及海峽的主權。只不過土耳其的宣告並沒有什麼卵用,在戰場上他們一敗塗地,在正面被華西列夫斯基打得落花流水,而在後方庫爾德武裝也是不斷地爆他們的菊花,再加上美國眼瞧土耳其實在能以給蘇聯製造太多的麻煩,而且他們將主要精力轉到了越南,對土耳其的援助也沒有那麼積極給力。此消彼長之下,土耳其想要翻盤真心是不太可能。

不過這樣也好,隨著土耳其缺乏進一步搗亂的能力,這也意味著海峽這一塊的局勢就基本穩定了。俄國人終於做到了數百年來歷代俄羅斯帝王沒有做到的事情,終於衝出黑海邁進了溫暖溼潤的地中海。

對此最為失望的恐怕就是英國了,幾百年的努力付之東流,一頭狂暴的北極熊衝進地中海,必然要給地中海既有格局造成重大影響。皇家海軍還想在地中海維持超然地位恐怕是相當的困難了。尤其是當埃及和塞普勒斯也表現得越來越不老實之後,皇家海軍真心有可能被趕出地中海東部。

英國人很是焦頭爛額,艾德禮完全沒有了兩年前上臺時的從容,內外交困的他顯得毫無辦法。對外不能保護大英帝國數百年的基業,對內又沒有辦法完全搞好經濟。哪怕是他的任期才剛剛過了一半,關於他會不會提前下臺的流言已經是滿城風雨了。

對於這種情況有一個人痛並快樂著,丘吉爾一方面覺得保守黨捲土從來的可能性是越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