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並沒有通知美國人,反而跑到蘇聯來敲詐勒索,這正常嗎?
可能某些同志說這正好說明了英國和美國的共同利益並不是完全一致的,可以瓦解分化,是好訊息。但是李曉峰卻不這麼看,曾經站在世界頂端的大流氓會如此簡單幹脆的認輸嗎?李曉峰認為是不可能的,英國雖然在走斷崖式的下坡路,但是這個國家上一代的政治精英並沒有完蛋,丘吉爾一類的老狐狸還有不少,他們這批人依然是有雄心壯志的,就這麼簡單幹脆的服軟認輸不是他們的作風。
歷史上英國霸權的徹底瓦解也是在五六十年代,隨著蘇伊士運河戰爭英法的失敗以及六十年代黑非洲的解放運動爆發,大英帝國才最後的坍塌。而在這一段時間之前英國人可是很掙扎的,蘇伊士運河的軍事冒險就是最好的例子。不是大英帝國沒有雄心壯志而是大英帝國實在幹不過美國和蘇聯啊。
現在明明大英帝國還在死撐,沒道理英國人如此好說話,僅僅是為了敲詐一點蠅頭小利就這麼積極,這不合常理。李曉峰認為政治上尤其是大國政治上任何反常都不是什麼偶然和意外,其中必然有原因。
那麼他就必須要好好的想一想,英國人為什麼會這麼意外了。也不難猜,尤其是考慮到了李爾文特殊的身份,她是作為在野黨領袖私人顧問的身份前往蘇聯訪問的。也就是說他代表的是丘吉爾。丘胖子的內心想法對李曉峰來說一點兒都不難猜,這隻老狐狸可是很難纏的,他謀求的利益絕對不是短期的,最關鍵的是他不缺乏恢復日不落帝國榮耀的決心和雄心壯志。
考慮到這些因素之後,英國人的目的就不是什麼秘密了。英國如果想要“中興”最需要的是什麼?是機遇!是的,機遇對英國很重要。
可能有同志又要提出反對意見了,大國崛起最重要的不是實力嗎?只有軟實力和硬實力達標了,才能夠崛起變成大流氓不是麼。
實力當然很重要,但是這一條對英國不適用。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英國其實不缺實力,哪怕是被兩次世界大戰打斷了脊樑,但是你敢說現在的英國就是軟柿子?
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嘛!也許在軍隊規模上英國確實不能跟美蘇相提並論了,但是大英帝國留下的老底子還是在的。大英帝國不缺攀科技樹的人才和科研單位,缺的是餵飽這些人才和科研單位的資金。正所謂一文錢難道英雄漢,大英帝國的生存鏈條被打斷了,原有的體系沒辦法繼續維持運轉,自然只能斷尾求生。
但是後面的歷史我們都知道,大英帝國的調整沒有太多的效果,帝國的臣民們已經習慣了往日的輝煌和奢侈的生活,現在要削減開支,要他們重新奮鬥,簡直就是要了他們的老命。在社會福利還是爭霸投入上,大英帝國選擇了社會福利,雖然這維持了社會的穩定,讓英國苟延饞喘了下去,但是這種選擇也讓英國離美蘇的差距越來越大,最終安然掉隊。
回到之前的話題,英國缺少的是什麼機遇呢?缺少的是一場新的世界大戰,如果當前兩強美蘇之間爆發惡鬥,而英國能置身事外的話,英國還會掉隊嗎?也許還有坐收漁翁之利的機會吧?
任何一個大國的崛起機遇是很重要的,看看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美國和德國。這兩家的經濟實力實際上在十九世紀末已經逐漸趕上了英國,並慢慢的超出。當年純粹論工業能力,英國早已不是世界第一了。
但是美國和德國立刻就取代了英國嗎?答案是沒有,英國人花了幾百年完善了一套體系,只要這個體系存在,美國和德國就算是經濟上工業上趕上來了,也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取代英國。
在這種局面下,要麼美國和德國繼續發展等待,等待著拖死英國的機會,要麼就是挽袖子親自上陣將英國打落霸權的寶座。為此,德國人發動了兩次世界大戰,用同歸於盡的方式葬送了英國。而美國人則坐收漁翁之利撿了個便宜。對於美國來說,他們崛起除了自身的實力之外,德國人創造出的機遇恐怕也是至關重要的,沒有德國的犧牲恐怕就沒有美國的坐大。
同樣的道理,當前英國是一日不如一日,在美蘇的夾縫中根本別想維持老一套的把戲。客觀上來說,英國人要麼奮起反擊要麼坐以待斃。但是如果美國和蘇聯打起來了,英國還會這麼痛苦嗎?而這就是英國的機遇。
當然,基於美國和蘇聯現在都有毀滅世界的能力。指望這兩國爆發熱戰可能性並不大。所以英國人指望的就是兩國在無窮無盡的國際糾紛中互耗,最終衰落,要實現這一點,就要實現丘吉爾的策略,讓美蘇徹底翻臉了。
而中東問題無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