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卡波夫向他推薦了一個人選,義大利飛機設計師羅伯託。巴蒂尼。
請注意羅伯託。巴蒂尼的籍貫非常有意思,他出生於裡耶卡,這座城市一戰前屬於奧匈帝國,一戰後屬於義大利,二戰後又屬於南斯拉夫,南斯拉夫完蛋之後最後屬於克羅埃西亞。
也就是說,他這個義大利人的身份得打引號,實際上此公從米蘭工程學院畢業後,因為墨索尼尼上臺,法西斯化的義大利很排斥共產黨,年輕的共產黨人巴蒂尼(1897年出生)直接就投奔了蘇聯。二戰中的葉2轟炸機的原型其實就是他設計的。
應該說巴蒂尼還是很有才華的,他在1933年剛剛設計了Stal6(鋼6)全鋼製的戰鬥機,時速達到了420km,創造了當時的飛行速度紀錄。只不過斯大林始終不太喜歡他這個外國人,讓他的才華得不到施展。
而現在,有了波利卡波夫的推薦,李曉峰決定給巴蒂尼一個機會,說不定這個年輕人能創造奇蹟呢?(未完待續。)
35無題
設計師的問題解決了,但李曉峰所面臨的麻煩並沒有解決,1934年對他來說將是一個特別繁忙的年份,一月二月忙著開大會,三月、四月忙著艦隊1934演習的組織和總結扯皮問題,五月一日的國際勞動節在紅場舉行的大閱兵他還要負責組織和安保問題。一直到五月中旬,某人才能稍稍喘一口氣。
不過這一口氣也喘不痛快,很快遠東方向又發來了急電,經過差不多一年的轉戰,馮玉祥和馬占山的隊伍總算是會師了,可是會師的結果有點悽悽慘慘慼戚的意思。
一度轟轟烈烈的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從頂峰的接近9萬人直線跌落到不足兩萬人,而馬占山的部隊也從最輝煌時期的近3萬人落到了不足五千人。這種如做過山車一般的起落,讓馮玉祥和馬占山都有些心灰意冷。
不過在李曉峰看來這才是最正常的情況,抗日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不管是馮玉祥還是馬占山之前都沒有做好應對艱苦局面的思想準備,讓他們看清殘酷的現實其實是一件好事。
尤其是馬占山,之前他一度不想南下跟馮玉祥匯合,而是企圖在海拉爾和滿洲里等大城市裡開展抗戰。結果很顯然,鬼子給了他當頭一棒,毫不客氣地將他的隊伍擊潰,像趕羊一樣趕進了大興安嶺。
經過一段艱苦的行軍,馬占山的所部要麼被鬼子消滅了,要麼就向鬼子投降了,充斥在他隊伍中的鬍子其節操真心是無法保證。
也就是之前在任輔臣和張福榮的強烈要求下馬占山派了一隻兩千人的先遣隊南下“接應”馮玉祥,不然馬占山的部隊真心是剩不下幾個人了。
馮玉祥的情況也只比馬占山稍好一點兒而已,離開多倫北上時,他的隊伍還有接近九萬人,但是一路北上隊伍就一路縮小,一部分吃不了苦的前西北軍將領帶著人馬跑掉了,另一部分直接原地解散了,再加上東北軍、中央軍、晉軍和鬼子的圍攻,等同馬占山匯合之後,也就剩一萬八九千人了。
而且這一萬八九千人幾乎是不剩什麼戰鬥力了,長途行軍以及路途中得不到補給,再加上不斷戰鬥,讓部隊消耗不是一般的大。有相當一部分抗日同盟軍戰士幾乎是光著手抵達後來的阿爾山市地區。
當年的阿爾山可不像後來那麼發達,不過也算是興安嶺一代比較像樣的地方了。最重要的是從1929年開始,一條鐵路鐵路就開始營建,這就是後來在諾門罕事件中關東軍最重要的補給線白阿鐵路。
當然,這條鐵路全線貫通得到1939年了,而阿爾山通車也得在1937年,此時的阿爾山還沒有任何鐵路。當然有鐵路對馮玉祥和馬占山來說意義也不大,因為他們的補給和物資來源是蘇聯方向,除了能從外蒙古獲得支援之外,在國內方向,尤其是被關東軍控制的東北,很難獲得什麼像樣的支援。
實際上馬占山和馮玉祥在阿爾山會師之後,情況是相當的不理想,甚至,一度這兩人都對前景感到絕望,認為他們的部隊能堅持到1934年年底就屬於奇蹟了。甚至馮玉祥和馬占山兩人都準備撂挑子,一個準備回山東在老部下韓復榘那裡繼續隱居,另一個則準備去天津當寓公了。
“兩位將軍,安德烈同志之前已經預見了情況會比較艱難,也提前做了一定的準備,我們完全可以繼續堅持,不能就這麼放棄!”
馮玉祥和馬占山對視了一眼,說實話這種程度的激勵已經不能讓他們興奮了,只是出於禮貌,他們才問道:“安德烈先生做了什麼準備?”
任輔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