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8部分(2 / 4)

小說:天兵在1917 作者:賣吻

幾乎每個小時都能看到海峽上空隨風飄動的降落傘。

誠然國際縱隊裝備的伊15和伊16效能更好,但是蟻多咬死象,當德國人和義大利人輪番上陣時,國際縱隊空軍開始吃不消了。不斷地有伊15和伊16被擊落或者因為機械故障墜毀,戰鬥僅僅爆發了三天,國際縱隊可用的戰鬥機就只剩下了十架,飛行員更是疲憊不堪。

比如謝爾蓋。伊萬諾維奇。格里採韋茨,這位之前我們曾經提到過的空中王牌,在三天之內就升空作戰十五次,每一次就要面對至少兩架敵機的糾纏,總計進行了二十八次空戰中,他擊落了15架敵機,與此同時也被擊落了三次。

格里採韋茨後來回憶道:“那是一段瘋狂的歲月,每一天我都只能睡五個小時,幾乎是一睜眼就要升空作戰,有一天我就沒有離開過座艙,包括早飯、午飯和大小便都是在座位上解決的……那也是我第二次在直布羅陀海峽上空被擊落,說實話在降落傘開啟的那一刻,望著腳下蔚藍的大海,我不禁鬆了口氣——總算可以休息片刻了。”

“在海面上降落確實比陸地上有挑戰性,你的趕緊切斷傘繩,被纏住了麻煩就大了……落海之後首先要做的就是用無線電聯絡海軍,在整個直布羅陀大空戰期間,我們的海軍兄弟派遣了一艘航空母艦和四艘36型護衛艦在當地分割槽巡邏,還提供了專門的頻道接收求救訊號,能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救援……對此我不得不誇讚海軍,他們做得非常好,我們的小夥子從來沒有因為落海而犧牲或者失蹤,36型護衛艦總會很快抵達現場,如果你足夠‘走運’,從列寧格勒號上起飛的直升機會很快趕赴現場,你還可以享受一番不同尋常的海上空中之旅……”

“而我們的對手,德國人和義大利人就沒有這種條件了,他們落海的飛行員缺乏好用的無線電裝置,每每得在大海里泡上好幾個鐘頭,有時候直接就失蹤了。甚至我們的海軍經常效能搶在敵人前面發現他們的飛行員,從人道主義角度出發,海軍會將他們撈起來,然後統一送給人民陣線,然後這些法西斯匪徒就只能在西班牙的大牢裡度過一段漫長的歲月了……”

當然,就算救援再得力,這種巨大的消耗也能拖垮國際縱隊的空軍。好在蘇聯方面的反應也不慢,很快,剛剛從生產線上下來的伊15、伊16和SB2帶著一股子油漆味緊急裝船運往西班牙。不光是給飛機,大量紅軍飛行員也一併開運,一時間直布羅陀海峽上空的空戰呈現焦灼狀態。

很顯然這就是比國家工業能力了,誰首先頂不住,誰就輸了。在這個方面,在這個時空有了李曉峰的加入,變得完全不一樣了。這麼說吧,歷史上的1936年上半年,紅軍的飛機產量是有一定的問題的,比如說SB2轟炸機,歷史上從1935年11月到1936年5月,SB2M100轟炸機產量都只有每月7架。

應該說這個產能是差強人意的,主要的原因就是蘇聯對於全金屬半硬殼式飛機的製造還沒有完全掌握,尤其是機身的鋼製骨架的焊接技術就非常讓人頭疼。技術困難以及生產線初建的磨合期還有製造工裝夾具和糾正圖紙錯誤的各種原因,導致了SB2的難產。

當年是莫斯科第22國家飛機制造廠的工程師米哈伊諾夫改進了工藝,用淬火鋼部件飛機骨架流水作業聯合焊接法取代了傳統工藝,極大的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在1936年6月,應用了米哈伊諾夫的技術之後,SB2的產量立刻就提升到了每月25架。

這個時空,在李曉峰的親自監督下,米哈伊諾夫提前攻關了相關技術,所以從1936年3月開始,SB2的產量就達到了每月20架,而且還在不斷提高中。到了6月份,SB2M100就已經累計生產了110架。

不過產能的問題是解決了,但是飛機並不是生產出來就擁有戰鬥力的。為什麼第一批蘇聯只支援給了西班牙12架SB2?原因就在於沒有那麼多合格的飛行員。大量從工廠下線的SB2只能停在機場上當跑道看管員。

同樣的,新式的伊15和伊16也存在這個問題,紅色空軍缺乏飛行員,尤其是缺乏熟練的飛行員!!

“透過突擊強化和選拔的方式應急是可以的,但是必須看到這種方式存在的問題……我認為從現在開始,我們就必須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飛行員選拔制度,比如廣泛新建飛行俱樂部,比如生產更多的初級和中級教練機等等!”

李曉峰的建議自然被透過了,僅僅是發生在直布羅陀海峽上的一場區域性衝突就讓蘇聯的飛行員儲備捉襟見肘,讓大量先進的戰機只能停在機場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