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霸氣側漏,實際上這是混政壇的大忌。全面出擊寸土必爭看似大氣磅礴,但是不客氣的說,這是沒有重點、沒有主次。
一個人、一個利益集團的精力和實力是有限的,什麼事兒都插一腳,什麼好處都要沾一點,你顧得過來嗎?肯定是顧不過來的,作為實力比導師大人比托洛茨基都要弱的一方,斯維爾德洛夫如果揮著王八拳四處插手,那結果肯定是四處碰壁。
如果斯維爾德洛夫真的這麼幹了,那不要說托洛茨基對他不滿,恐怕導師大人也會嫌他多事和礙手礙腳。以小斯的政治智慧,怎麼可能幹這種蠢事呢?
所以,一開始斯維爾德洛夫給自己制定的目標就很清楚,那就是分清主次,將主要的力量集中在關鍵的方向,確保自己的核心利益。不得不說,這樣的策略是相當高明的,真正的政治家就必須要有這種捨得的氣魄。
而現在的斯大林恰恰缺少的就是這樣的氣魄,他看誰都眼饞,只要是好處就巴不得去佔點便宜,四處出擊到處攪和,但每每卻是顧此失彼,結果是什麼都得不到,反而讓導師大人越來越討厭他。
所以說現在的斯大林還不是政治家,他還差火候,而比他年輕的斯維爾德洛夫已經有了成為政治家的覺悟,他懂得了捨得。之前導師大人讓他交出中央書記處,二話不說,他就把書記處讓出來,如果換做是斯大林,他捨得嗎?書記處、中組部一肩挑,多牛逼啊!
而斯維爾德洛夫就知道,這一點兒都不牛逼,隨著十月革命的勝利,繼續同時把持著兩個位置,實際上等於是把他放在火上烤。他很清楚的知道,他的資歷也是有問題的,某仙人所面臨的尷尬他也同樣面臨著,只不過程度稍微小一點兒而已。
所以,小斯痛快的交出書記處書記的位置,這一步退讓立刻就讓他從風口浪尖上解脫出來了,就算再眼紅他的人,也不能再過份了吧?
退一步海闊天空,反正當時的小斯想得很明白,書記處看似牛逼,實際上就是個打雜的去處,屁事特別多、特別煩瑣,稱得上是事無鉅細,每一件事都必須要小心對待,一不小心就會犯錯誤。把這個燙手的山芋交出去,等於是解放了他一大半的壓力。
而且交出書記處也不會有太大的損失,小斯覺得中央最核心的部門是組織部,只要牢牢的把握住了組織部,那麼一切問題都不是問題。並且對於他這種稍微缺乏一點資歷的年輕政治局委員來說,掌握了組織部有助於培養一大批自己的嫡系,只要這些一步步的成長起來,他的地位又怎麼可能會差呢?
所以,此時,哪怕建議是他首先提出來的,他也沒有太多的興趣去新國際插一腳,更何況那個衙門只是看起來冠冕堂皇,實際上也就是那麼回事。
為什麼這麼說呢?小斯覺得,政治局之所以會一致透過他的提議,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中央需要一個正大光明去給其他國家社會主義政黨發號施令的機構。所以,政治局是不可能看著有人利用這個機構去構築個人的權威,反過來用該機構來指揮政治局的。那是絕對不可能地!
實際上從列寧和烏利茨基的提名也能看出這一點,一個季諾維也夫、一個烏利茨基,雖說是中委和候補中委,但實際上明眼的人都能看出,這兩個貨都是跛腿,沒有列寧和托洛茨基在後面支撐,分分鐘他們就會倒臺。
說不客氣一點,這兩個貨就只是代表導師大人和托洛茨基權威的傀儡而已。斯維爾德洛夫可沒興趣讓自己的人去當擺設,到了那裡還不是做跟屁蟲,有什麼意思?
斯維爾德洛夫甚至還在心裡嘲笑斯大林看不清形勢,你丫急吼吼的去提名,簡直就是在給導師大人和托洛茨基上眼藥,只會讓他們覺得你有心利用新國際做點什麼,就算礙於面子讓奧爾忠尼啟則加進去了,那奧爾忠尼啟則也只能在其中當一個打醬油的角色。
小斯覺得,只要斯大林稍微有一點腦子就不該去趟這攤渾水,以奧爾忠尼啟則的能力和資歷,還有大把的地方可以安排,如果他有奧爾忠尼啟則這樣的部下,那根本就不會讓他呆在中央打醬油,直接在地方給他找一個實職幹一幹,地方上多得是機會啊!
在這一點上,斯維爾德洛夫覺得斯大林還不如捷爾任斯基看得通透,人家鐵面人就看得很開,根本就不參合這個事情,直接也拒絕了提名,老老實實的守著自己的中紀委悶聲發大財。
當然,這些斯大林是暫時想不到的,他還以為自己佔了多大的便宜,還在心裡鄙視斯維爾德洛夫和捷爾任斯基,嘲笑他們鼠目寸光。不過,馬上鋼鐵就要被一頓悶棍敲得眼冒金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