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部分(1 / 4)

小說:炮火1906 作者:大熱

廣東都督陳炯明甚至還徵求了前往歐洲接收兩艘戰艦的程璧光的同意,組織了廣州的學生,前往兩艘戰艦參觀。

陳炯明自從中俄戰爭勝利後便正式出任廣東都督,不過,此刻由於他開始提出聯省自治,使得跟孫中山等人的關係並不好,孫中山不僅在削弱他對廣東軍隊的掌控,也在各方面都排擠他。

其實陳炯明在東北的時候,李安生就多次與其交流,認識到他在後世給刻意抹殺掉的許多優秀品質,他具有民主思想,反對軍治、黨制,提倡民治。這就未必為國民黨人以至孫中山所同意。孫中山的理想是成立一個正式的中央政府,領導全國革命,他把國民革命分為軍政、訓政、憲政三個時期,在他眼裡,人民是“無知可憐”的幼兒,革命黨則是保姆。

陳炯明在寫給李安生的信中,反覆強調了,在當時各地都是土皇帝的情況下;‘聯省自治‘可是解決統一問題的好途徑。這比孫中山奉行的中央集權、不惜以武力征戰謀求統一中國的政治綱領好多了。

他固然傾向於李安生出來執政,但是想要真正實現中國的大一統,內戰是無法避免的,國民黨人已經成為了一個大毒瘤。

要是國民黨肯放棄軍隊,那麼無妨,中國還能走民選政治的道路,推行政黨政治,可問題就在孫中山一意孤行,始終不肯放棄軍隊,更加的不肯放棄武力征討北京政府主張。

陳炯明與程璧光在碼頭的永泰茶樓喝著茶,僻靜的廂房裡滿是午後慵懶的陽光。

十月的廣州要比北方舒服多了,這讓程璧光很是享受。

他的理念更陳炯明有些類似,那就是不希望看到中國爆發內戰,不然的話,他們海軍該如何自處?

程璧光就當時的中國國情來看,“聯省自治”有其可行的前提,陳炯明就指出,既然李安生不願意用武力強行統一全國,袁世凱的中央軍也不想與李安生甚至是南方孫中山撕破臉,與其連年征戰,不如各省先行自治,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了,再實行聯省自治。如此便可以不透過武力而最終實現全國統一。穩定了局面之後,然後在內部體制建設和經濟建設過程中逐步推進政治體制的改進。

兩人談的很是投機,事實上,在後世,他們兩人都是孫大炮的犧牲者,卻不知道命運類似的兩人,在這個時代卻能很是投機。

孫中山等人對兩艘鉅艦停泊在廣州港不屑一顧,認為這是對國民黨人的威懾與警告,甚至沒有組織任何的歡迎活動。

也只有陳炯明這個廣東都督,能夠力排眾議,向南洋海軍展示了廣東革命黨人的氣度。

事實上,陳炯明已經日益的給認為是受了北方大軍閥大野心份子李安生的影響,被認為是李安生紮在廣東的一顆釘子。

這一點,連孫中山也很難受,陳炯明是個人才,人品也好,本來是國民黨中興的一大支柱,可惜現在的理念與他們漸行漸遠。

要不是宋教仁反覆寫信來勸導疏通,不然的話,孫中山早就考慮要想辦法讓陳炯明下臺了,當初孫中山想要重組同盟會,要求黨員無條件效忠於他,給陳炯明硬生生的推辭,要不是宋教仁接手改組同盟會為國民黨,只怕陳炯明根本就不願意加入國民黨,成為一名國民黨員。

眼下孫中山是看宋教仁的面子,至於他能夠忍耐多久,這就不可知了。

一個國民黨員,所秉持的理念與國民黨黨魁相反,這就有些難說了。

更何況,陳炯明的理念還很有市場,很能得到別人的贊同,孫中山是在害怕嗎?

“競存兄,樹欲靜而風不止啊。”

看著外頭人頭攢動的熱鬧景象,茶室裡倒是幽靜的很,程璧光幽幽的說著,彷彿是在嘆息一般。

他自然一直在關注著中國的政局走向,他是鐵桿的程李系,在海軍的建設中,也成為了程李系的一員干將。

他深知沒有李安生,中國海軍到現在還是一蹶不振,更別提擁有兩艘當世無可匹敵的戰列巡洋艦,更別提還有兩艘當世無雙的戰列艦正在建造,而且全部是使用了自己的技術。

這是個驚天奇蹟,要不是這一幕幕接連的出現,程璧光始終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李安生真的用了幾年的時間來佈局,促使中國的海軍實現了復興的第一步,中國的造艦工業走向了世界一流。

程璧光可不想到時率領艦隊南下,用艦炮轟擊廣州城,故而對此頗為擔憂。H!~!

第四百一十二章 廣東陰雲

的確,樹欲靜而風不止。

陳炯明對此深有同感,各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