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正當史密斯歡欣鼓舞的時候,慶幸總算不用與金翰聖虛與委蛇的時候,悲劇發生了。
才不到一個半時辰的時間,汶萊的那股烏合之眾就被擊潰,缺少武器的他們被打得潰不成軍不算意外,但是英國殖民軍的慘敗就有些讓人驚詫了。
總共有三千多人的殖民軍入境,準備鎮壓這股僱傭軍,因為從初步的情報上來看,這夥暴徒大概有一千多人。
這夥暴徒並沒有暴露出哪個國家正規軍的痕跡,所以,英國殖民軍輕敵了,在他們看來,這夥暴徒並沒有經過正規的軍事訓練,也沒有jīng良的武器彈根本就沒有多少戰鬥力,汶萊蘇丹被殺只是個意外,對方可恥的偷襲而已。
可是,事實卻讓人大跌眼鏡,殖民軍被分割包圍,逐步圍殲,從開始的進攻被迎頭痛擊,到被動挨打,再到盡皆投降,戰鬥在很短的時間就完全沒有懸念,這真是場可恥的戰鬥。
本來新加坡當局認為,只要鎮壓了這股暴徒,然後扶持新的蘇丹,英國就能夠重新恢復汶萊的秩序,並且,隨著這次出兵會得到更多的汶萊權力,徹底的將汶萊變成殖民地。
史密斯也是這麼認為的,扶持一個蘇丹來對汶萊進行統治,要比去信任一些從未打過jiā道的暴徒,要容易的多。
只是他們的幻夢被輕易的擊碎樂,這股僱傭軍是塊硬骨頭,看來英國需要大把的力氣才能夠重新奪回汶萊。
新加坡方面已經在考慮值不值得,基本由英國士兵組成的軍隊太過稀少,絕對不能投入到汶萊戰場去。
那麼,要投入多少殖民地軍隊,才能夠奪回汶萊?
最起碼一個師的殖民軍,畢竟印度裔與馬來裔的官兵作戰能力相當的低下,這已經成為了英國在遠東維持統治的一個相當容易為人詬病的地方。
不依靠這些土著軍隊,又無法有效的管轄殖民地,全部使用英國士兵是不可能的。
正當在馬來與新加坡等地的兩個殖民地師在集結的時候,史密斯發回了電報,向新加坡方面彙報了最新的進展。
這股僱傭軍是由一名叫做麥克的蘇格蘭人(其實就是李麥邊)領導的前海盜組成的,他們目前想要在斯里巴加灣找到一個落腳點,從此脫離海盜的生涯。
這倒是很新奇,海盜居然想要當公民?不不,他們也不良善,他們哪裡是要當公民,他們直接想要當主人。
居然是個蘇格蘭人?天哪,真是個膽大包天的傢伙。
真是值得讚賞啊,果斷的將汶萊蘇丹一家全部殺光,跑掉的一個漏網的也自投羅網,給這股僱傭軍給殲滅。
這股僱傭軍大概有一千多人,其中只有三百多人是白人,大約兩百多名是來自英國本土以及各個自治領的大英帝國子民。
這雖然不算是個很好的好訊息,但也是好訊息不是嗎?
而且這夥僱傭軍有著極強的戰鬥力,也有資本——他們流露出了經營斯里巴加灣的y…望。
他們更加提出了一項讓整個新加坡鬆了一口氣的要求,他們希望以半殖民地的身份,成為自治領。
自治領是大英帝國殖民地制度下一個特殊的國家體制,可說是殖民地步向獨立的最後一步,這可真是奇怪啊,汶萊都沒有成為殖民地呢,怎麼忽然就要想到成為大英帝國的自治領呢?
在19世紀,所有實行自治或半自治的英國殖民地,尤其那些已具有自身憲政體制的,如加拿大,澳洲,都被稱自治領。它們都是由殖民地或自治殖民地進化為自治領。
史密斯一語道破天機,這個叫做麥克的蘇格蘭人大概是想要在母國的羽翼下,獲得汶萊的自治權。
最初,除內政自治,自治領有自己的貿易政策,有限的外jiā政策自主,也有自己的軍隊,但英國政fǔ才有宣戰權。
自治領的憲法由英國國會制定,自治領本身無權修改,但可提請英國國會修改,而一般英國國會都會同意。
新加坡的海峽殖民地總督安德遜爵士立即下令正在集結的殖民地軍隊停止動作,他認真的思考起這夥海盜提出的建議來。
史密斯在電報中建議慎重考慮,這股由海盜組成的僱傭軍戰鬥力極強,英軍必須要付出一定的代價才能夠奪回這片土地。
雖然海峽殖民地總督府一直在籌備將馬來亞、沙撈越與沙巴,甚至汶萊變成殖民地,但是卻並不是透過流血犧牲,付出慘重的代價。
安德遜爵士準備明年將馬來亞、沙撈越與沙巴正式成為大英帝國的殖民地,條件已經成熟